【原文】
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译文】
不论是里湖,还是外湖,没有一处不是春色葱郁。真的山真的水真实的画图,像一片精工细琢的无瑕美玉。饮酒适宜吟诗适宜,晴也适宜雨也适宜,是销金窝窝锦绣窟。苏轼,林逋,杨柳堤梅花墓让人永远思慕。
【鉴赏】
写西湖胜景,历来诗家多在它的烟霞云树、天光水色和亭台楼阁上做文章,这首曲却不然。
看西湖,首先注目的当是它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中的湖又是最抢眼夺目的,只是湖太大,一一写起来总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徐再思大笔一挥,将里湖外湖一笔提起,将满湖春光一处渲染,将总体印象和盘端出:西湖的里湖外湖,处处春光无限,两个大湖正好比一片玲珑剔透的美玉。说山水如画还不够,应说山水画如它,它是由真山真水构成的真图画。游览西湖正是“在画中游”。而“宜晴宜雨”句则高度概括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特点。将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句意浓缩在内,给人美的联想。
大处落墨勾出西湖概貌之后,再写人文景观。钱塘自古繁华,西湖也不逊色。《武林旧事》上说,西湖每到春游时节,“日糜金钱,靡有既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这销金的锅子,锦绣的穴窟,可以歌舞游乐,也可对景饮酒或迎风赋诗,怎不引得商贾名流文人墨客各色人等趋之若鹜。而在这些人中有两个历史名人不能不提:老苏和老逋。
老苏,指宋朝大诗人苏轼,正是这位老苏在外调杭州刺史时,领导西湖人民在湖中筑了一道“苏堤”,还在堤上栽了许多杨柳,这才有今天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不仅如此,爱游西湖的苏轼还给西湖做了许多免费“广告”,写了许多赞美西湖的好诗。老逋,指宋代的卓行逸士林逋。他大半生在西湖隐居,一辈子没娶妻生子,酷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所葬之墓叫梅花墓。老逋因不慕荣利,淡泊守志而受后人景仰,他的咏梅诗令人叫绝。
这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文化名人,一个是清高隐士,无疑使西湖锦上添花。他们留下的珍贵遗迹:苏堤和梅花墓更是不亚于里湖外湖之景点。
这首描摹西湖春色的[朝天子],风格秀雅清新,俊逸清奇,是作者散曲中的上乘篇作。
首二句总览西湖,写春色满眼的优美景色。西湖以苏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苏堤长2.8公里,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庙,堤西为里湖,堤东为外湖。第二句连用两个“无”字,说明西湖处处皆春。三、四两句进一步总览全景:西湖一处一景,景景相连,如穿珠串玉。“宜晴宜雨”,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意,意思是说,无论晴天还是雨色,西湖之景皆美。“销金锅”,喻西湖是个挥金如土、视钱如沙的胜地。据宋四水潜夫辑《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记载: “西湖景,朝昏晴雨皆宜,杭人亦无时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锦绣窟”,喻西湖如衣锦披绣的窟穴。这二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西湖物华天宝,人烟辏集,贵人富豪,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最后两句援引苏轼、林逋的故事入曲。老苏,指苏东坡,他曾两度出任杭州知州,北宋元祐年间他第二次知杭州任上,曾主持疏浚西湖,灌溉良田,又利用葑泥筑堤,即“苏堤”,因堤上杨柳成荫,又名“杨柳堤”。老逋,指宋代处士林逋,他终生不娶,与梅花、仙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曲中的“梅花墓”,又称和靖墓。这里化用苏、林典故,不仅以二人的高洁节操增添了西湖的秀雅,而且以苏轼主持修造的苏堤和林逋隐居的孤山作为西湖两个有代表性的景观,收束全文。
相关阅读
链接地址:/tsy/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