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俯视鸳鹭群,饮啄自鸣跃。
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
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
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
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
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参考资料:游敬亭寄崔侍御-百度百科 、 游敬亭寄崔侍御-百度汉语
【译文】
我寓居在敬亭山下,继承谢灵运在此吟诗。虽然相隔已经有数百年之久了,可风景还宛如就在昨天。
登高远望,看到的是素洁的秋月,向下望见的是青山村庄。俯看着成群的鸳鹭,在饮水啄食自由地鸣叫飞跃。
你现在虽然失意潦倒,但却是落雪的瑶台上的仙鹤。遗世独立,看着浮云,心胸仍寥廓宽广。
经常来看我,赠给我饭菜。现在世道人情如秋风般,相逢只感觉萧索凄凉。你有季札一样的才能,一定不会被埋没。壮士不要看轻自己,应该有建功立业,在云台一起相遇的志向。
【注释】
①崔侍御:即崔成甫。②蹭蹬:失意潦倒。③“腰间”二句:用延陵季予之事。春秋时期,季札出使路过徐君处,徐君爱季札配剑,季札心许返回时赠之。返回之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将剑挂在徐君的墓树上。玉具剑,剑口和把手部分用玉装饰的剑。④云阁:即云台。汉宫中的高台,在南宫中。后汉永平中,明帝追念功臣,画邓禹等二十八将像于其上。
《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5)(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当时诗人在宣城,李白游宣城敬亭时作此诗。诗中对崔侍御傲岸耿介的品格表示了赞许,并以“壮士不可轻”互勉。
此诗虽然层次重叠,但由于诗人的巧妙安排,却给人以一气贯通的感觉。
诗中首先写自己寓居敬亭山下,经常认为自己是数百年前的谢公在此吟诵诗歌。接着写崔侍御虽然被贬谪,却仍然心胸宽广,傲岸耿直,还经常照料身处萧瑟的诗人。最后叙写了自己的壮心不已。诗中首叙自己寓居敬亭下,经常自以为是继数百年前的谢眺在此吟咏。次叙崔成甫虽被贬黜,但仍象“瑶台雪中鹤”,傲岸耿介,心胸宽广,还常照料同在萧瑟中的诗人。末叙自己志向,认为“壮士不可轻”,腰间玉剑总有一天会有用处,“相期在云阁”,诗人壮心不已。
诗中人物与地名:
崔成甫:李白好友。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冯翊、陕县尉,摄监察御史。宰相李林甫制造陷害韦坚案件,成甫受牵连,被贬湘阴,乾元元年(758)卒。写有《赠李十二》诗,附于今李白集中。李白有《赠崔侍御》二首、《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游敬亭寄崔侍御》、《寄崔侍御》、《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字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等十首诗中的“崔侍御”、“崔四侍御”,《泽畔吟序》中的“崔公”,并指崔成甫。详见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
敬亭:即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郊。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有“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有“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赠宣州灵源寺冲濬公》有“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有“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寄崔侍御》有“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游敬亭寄崔侍御》有“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别韦少府》有:“洗心句溪月,清耳敬亭猿。”《送崔氏昆季之金陵》有“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观胡人吹笛》有“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宣城哭蒋征君华》有“敬亭埋玉树,知是蒋征君。”《过崔八丈水亭》有“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另有《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待御二首》、《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之宫。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古风》(一百四十年)有“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古风》(齐瑟弹东吟)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游敬亭寄崔侍御》有“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拟古》(其四)有“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寓言三首》(其二)有“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寄远》(其三)有“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有“羡尔瑶台鹤,高楼琼树枝”。《古风》有“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古朗月行》有“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相关阅读
《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由李白作品集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链接地址:/shiwen/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