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原文】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序: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诗人名片】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祖籍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后迁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紧挨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他终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浙之间,常与当时的诗人词客交游。姜夔诗词俱佳,通音律。其词自成一家,注重格律和音节美。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等传世。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注释】
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名。
商略:商量、酝酿。
第四桥:又名甘泉桥,位于今江苏苏州。因泉品居第四而得名。
天随:即陆龟蒙(?-881),唐代诗人、农学家、藏书家。自号天随子。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后隐逸田园,诗以写景咏物居多。有《甫里先生文集》行世。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译文1】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天随子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译文2】
北地鸿雁自在无忧,在太湖西畔随浮云悠游。湖畔几座孤峰云遮雾绕,眉目愁苦,似乎在商量黄昏是否有雨。
想要在这第四桥边,与天随子一道隐居。不知他如今何在?高士不见,我只能独自凭栏追怀,眼前只见残柳在风中参差飞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译文3】
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去,随着浮云征逐。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着黄昏时骤雨飞临。
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畔,我打算追随他亦在这里居住。而今如何?我倚栏高瞻,浩然怀古,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译文4】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天随子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此词为即景怀古寄意之作。淳熙十四年冬,姜夔自湖州前往苏州途经吴松,因平生仰慕的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触景生情,乃感发作此词。词中名句“数峰苦,商略黄昏雨”更以写景之生动绝妙、寄情之婉曲幽微,脍炙人口,传唱至广。
本篇为淳熙十四年(1187),自浙江湖州前往苏州访问范成大,途经吴淞所作。吴淞江边,太湖之滨,一路明山秀水,自然引起词人的几多感慨。起句写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过,随着浮云而去,时序已入深秋。次写山峦气象,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着黄昏时骤雨飞临,天气阴沉不开,似愁客情怀,再即景怀古,无限惆怅。下片写道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边,词人也打算追随他在甘泉桥边住。“共天随住”只是欲共未共,欲住难住的“拟”而已,一字之中深寄了多少现实的凝重感。末尾以近景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收煞,含古今沧桑之感。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评点】
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隐居在吴松。
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多歌咏北雁的诗,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千愁苦。
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音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赏】
淳熙十四年(1187)春,姜夔在杨万里的介绍下,从湖州奔赴苏州拜见范成大。本词写于词人途经吴淞之时。姜夔最倾慕的诗人是晚唐的陆龟蒙。陆龟蒙极为痛恨晚唐的政治黑暗,拒绝入朝为官,因而隐居松江。
上片借景抒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感情色彩:以“燕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以“数峰”的萧瑟清苦,烘托出漂泊生涯的万千愁苦。
下片表达了对陆龟蒙的怀念和追思,抒写了知音难觅的孤寂和惆怅。词人借助“桥”、“柳”等物象,表现了内心的寂寞。最后以“残柳参差舞”结束全词,使词情愈显萧索、凄清。
姜夔具有极高的语言天分,无论是写燕雁随云去,数峰商略黄昏雨,还是写秋柳参差飘舞,拟共天随住,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处处可见精妙。全词虚实并用,融情于景,立意高远,笔调素雅清丽,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又寄寓了伤时忧世的情怀,独具气韵。
文章标题:《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