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美人出南国 古诗全文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方有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娇媚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
她那雪白的牙齿,始终没有开口的时候,对心爱的人的情感,只有勉强约束在心中。
历来宫内的宫女,都嫉妒其中容貌姣好的。
不如回到湘水中的小洲上,独自沉吟,又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
注释:
『灼灼:鲜明美好的样子。『皓齿:洁白的牙齿。『发:表现,显露。『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紫宫女:喻指在位的大臣。紫宫,皇帝的居所。
『青蛾眉:容貌姣好的女子,诗中喻指贤才之人。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
『潇湘沚(zhǐ):湘江里的小洲。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的样子。沚,水中小洲。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赏析
曹植《杂诗》云:“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以佳人自比,表面写佳人艳若桃李,实喻自己才华出众。然而佳人徒有一张姣好的面容,空有一副清脆的歌喉,却是心曲无由弹,更无知音赏。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不得呈献于君王之前,朝夕之间,被贬出京,报国之志,已成陈迹。佳人俯仰之间,容颜已逝;流年所至,荣耀难恃。而自己盛年之时,一腔才华却无处施展,如今蹉跎已成白首,仍然事无所成。
李白这首《古风》全用其意,只是感情基调更为沉痛。“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即“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皓齿终不发”与“谁为发皓齿”意同,只是两者皓齿不发的原因略有不同。曹诗只是笼统地说是因为“时俗薄朱颜”,因为俗世的轻视才导致了美人迟暮的悲剧,世俗对人才的不重视才让诗人才华出众却无用武之地。相较之下,李诗则要具体得多:“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佳人之所以遭受困厄,则是“紫宫女”相妒的结果。诗人难有君臣遇合之机会,定然关涉一段辛酸的经历。这里李白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之意,暗示自己怀才不遇与一群小人颠倒黑白、谄侫惑主不无关系。有如此沉痛的经历,却只以“皓齿终不发”平淡道出,更得见诗人内心的凄苦与愤懑。“归去潇湘沚”即是曹诗“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之意。“潇湘沚”位在南楚,远离帝都。曹诗言自己只在一“朝”一“夕”之间即被贬出京,写出了政治上动辄得咎的生存困境,李白则直入“归去潇湘沚”,以潇湘为归宿,极写自己沉沦既久,竟至于能随遇而安了。这种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痛之至极则有了结尾“沉吟何足悲”的慨叹,心底之波澜外化为笔底之波澜,完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完美表达。
该诗纯用比体,在美人迟暮的传统框架里表达自己一腔抱负不得伸展的痛楚与苦闷。其词婉,其意微,笔调从容不迫,感情沉郁有致,深得《国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旨。人言李诗“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白居易《与元九书》),枉杀太白矣。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古诗提要
《古风·美人出南国》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九首。
这首诗全用曹植《杂诗》之意,在美人迟暮的传统框架里表达自己一腔抱负不得伸展的痛楚与苦闷。其词婉,其意微,笔调从容不迫,感情沉郁有致,深得《国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旨。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萧士赟云:“此太白遭谗摈逐之诗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今从之。其作意祖曹植《杂诗》,诗云:“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然加入蛾眉遭妒,芳心空持,决意归去,沉吟自慰的内容,境界自高一筹,现实意义愈加深刻。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由李白作品集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
链接地址:/shiwen/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