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原文】
淡黄柳
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诗人名片】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祖籍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后迁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紧挨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他终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浙之间,常与当时的诗人词客交游。姜夔诗词俱佳,通音律。其词自成一家,注重格律和音节美。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等传世。
【淡黄柳注释】
江左:泛指江南。
恻恻:轻寒貌。
小桥宅:小桥(乔)之宅,代指合肥恋人居处。桥,原为姓,后写作乔。
【淡黄柳译文1】
拂晓的号角在空城回荡,随风吹入垂柳依依的巷陌。独自骑马身穿单衣寒意袭人。看到的尽是鹅黄嫩绿,全是我们旧日的老相识。
我心中正凄楚寂寞,明日偏偏又是禁火的寒食。只能勉强带上薄酒去小乔院宅,真怕梨花落尽成萧瑟秋色。成双的燕子飞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依然水波清碧。
【淡黄柳译文2】
拂晓的号角声,回响在空荡荡的城郭上空,又被轻风吹入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马背上的旅人,身着单衣,不胜寒凉。看遍路旁鹅黄嫩绿的垂柳,都像是当初江南的旧相识。
正是孤单寂寥之时,偏偏明日寒食又至。打起精神携上一壶酒,来到恋人居处,担心梨花匆匆落尽,转眼只留下一地秋色。燕子已双双归来,欲问春天何在?只看那池塘中渐绿的水波便知。
【淡黄柳译文3】
拂晓的号角在空城回荡,随风吹入垂柳依依的巷陌。独自骑马身穿单衣寒意袭人。看到的尽是鹅黄嫩绿,全是我们旧日的老相识。
我心中正凄楚寂寞,明日偏偏又是禁火的寒食节。只能勉强带上薄酒去小乔院宅,真怕梨花落尽成萧瑟秋色。成双的燕子飞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依然水波清碧。
【淡黄柳题解】
此词为伤春遣怀之作,当作于绍熙二年左右客居合肥之时。写寒食春光之词甚多,白石此词颇异,浑然无欢意,虽通篇写景,而伤时感世之悲慨良深。全词意境凄冷,用语质朴,刻画尽异乡人眼中心底的春之寂寥,大约也暗喻迟暮飘零之悲慨忧惧。
【淡黄柳评点】
绍熙二年(1191)春,姜夔旅居合肥,写下了这首词。虽然词人在词前提到“以纾客怀”,但全篇写的都是景色,词人旅居他乡的惆怅以及感世伤怀的愁绪尽在不言中。
上片主要写景,写出独自一人清晨徜徉在垂杨空街的凄凉。开篇两句写“巷陌凄凉”,语气沉重,蕴含忧国伤时之感。“空城”一词,写出城内的萧条和冷落;“晓角”烘托出悲凉的气氛。“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转而写人,描写了词人独自在他乡的情景。“看尽”二句继续写景,将眼前“鹅黄嫩绿”的柳色与江南的景色做对比,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下片“正岑寂”一句,承上启下。柳色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但身处异乡,故而内心升起“岑寂”之感。“明朝又寒食”一句点出时令:明天又到寒食。“强携酒”三句转而抒情,喝酒寻欢也不过是强颜欢笑以排遣寂寞而已。词人强打精神携酒前往弹筝小妹家过节,却也“怕梨花落尽成秋色”,虽然寻春可以消解内心的愁闷,但恐怕眼前的梨花很快凋零成秋色。末三句承接上句,与花凋春去融合在一起,词人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询问春天时,只看到池塘碧水。
整首词弥漫凄清冷隽的气氛,词人以春景反衬空城的冷清,试图排遣内心的愁苦,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家国的隐恨。
【淡黄柳鉴赏】
绍熙二年(1191)春,姜夔旅居合肥,写下了这首词。虽然词人在词前提到“以纾客怀”,但并未直接抒怀,词人旅居他乡的惆怅以及感世伤怀的愁绪,渗透于字里行间。
上片写词人独自一人,于清晨时分徜徉在垂杨空街的凄凉中。开篇两句写“巷陌凄凉”,语气沉重,蕴涵忧国伤时之感。“空城”一词,写出了城内的萧条和冷落;“晓角”烘托出悲凉的气氛。“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转而写人,描写了词人独居他乡的情景。“看尽”二句继续写景,将眼前“鹅黄嫩绿”的柳色与江南的景色做对比,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下片“正岑寂”一句,承上启下。柳色勾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身处异乡,故而内心升起“岑寂”之感。“明朝又寒食”一句点出时令:明天又到寒食。“强携酒”三句叙写喝酒寻欢也不过是强颜欢笑以排遣寂寞而已。强打精神携酒前往情人家过节,却也“怕梨花落尽成秋色”,虽然寻春以消解内心的愁闷,但恐怕眼前的梨花凋零,很快变成秋色。末三句承接上句,与花凋春去融合在一起,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
整首词弥漫凄清冷隽的气氛,词人以春景反衬城内的冷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家国的隐恨。
【宋词地图】
合肥:位于我国中部,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历史悠久,其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享誉世界。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淡黄柳·空城晓角》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