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人名片】
白居易(772—846)
字号: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籍贯:下邽(今陕西渭南)
作品风格: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
诗人小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河南,后迁居下邽(在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东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他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盩至(今陕西省周至县)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宰相武元衡被刺,他直言极谏,要求严缉凶手,结果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又移忠州刺史。回朝后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杜甫以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为“元白”。他创作了很多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影响甚深。而且他的诗篇吸收民歌营养,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故而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作品和声名还远播西域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影响甚至超过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被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注释】
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
左迁:即贬官、降职,古代曾以右为尊而以左为卑,故降职称“左迁”。
九江郡:隋代郡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称浔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又改称江州。
湓(pén)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省瑞昌县西清湓山,东流至九江市,注入长江处的渡口即称湓口或湓浦口。
铮(zhēng)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撞击声。
倡(chāng)女:《字林》云:“倡,优乐也。”故倡女就是歌女、乐伎。
善才:唐人对琵琶师或曲师的称呼,有“能手”之意。
贾(gǔ)人:商人。
悯(mǐn)然:悲伤愁苦状,别本作“悯默”。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指从京官被贬为地方官。
命:定名。
瑟瑟:风吹草木的声音,别本作“索索”。
回灯:将灯烛移回。
转轴拨弦:转轴是指转动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拨弦是指试弹。
掩抑:掩蔽,遏抑。
拢: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用左手手指按弦向内(琵琶中部)推动。
捻: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指揉弦。
抹: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即向左拨弦,也称为“弹”。
挑: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指反手回拨。
六幺:唐代大曲名,又名《乐世》、《绿腰》、《录要》。
嘈嘈:指声音沉重而绵长。
间关:鸟鸣声。
冰下难:别本作“水下滩”。
冰泉:别本作“水泉”。
凝绝:此句与下句之凝绝,别本都作“疑绝”。
拨:拨子,弹奏弦乐时所用的工具。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虾蟆陵:本名“下马陵”,在长安城东南方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区。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伏:通服,指佩服。
秋娘:唐代歌妓常用名,遂用以指代歌妓。
五陵年少:指长安城中的富贵子弟。
缠头:指歌舞伎表演完毕后,观众赠给的锦帛之类财物。
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银质篦形发饰,别本作“钿头云篦”。
击节:打拍子。
颜色故:容颜衰老。
浮梁:古县名,唐代属饶州,在今天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内,盛产茶叶。
唧唧:叹息声。
地僻:别本作“小处”。
呕(ōu)哑嘲哳(zhé):形容声音繁乱、噪杂。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服青,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译文1】
那一夜我在浔阳江边送客归去,四外的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悲鸣、瑟缩。身为主人的我翻身下了坐骑,客人业已登船将行,我上船去饯别,我们举起酒杯来想要喝啊,却没有乐器伴奏。因此这场饯别宴气氛沉闷,分手时心境凄凉,只见那茫茫的江水中飘浮着月亮的倒影。忽然,我们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的演奏声,侧耳倾听,我忘记了离开,客人也忘记了启程。
寻找声音的来源,悄悄地询问是谁在弹奏,琵琶声停歇了,弹奏者想要说话却又迟疑起来。于是我们把船只靠拢过去,邀请对方相见,并且添上酒、移回灯来,准备重新开筵。千呼万唤之下,弹奏者方才出来,犹自抱着琵琶,遮挡住她的半张面孔。
她转轴校音,又试弹了两三声,还未成曲调,但那乐声中已经透露出内心的思想。丝弦上一声声的掩抑,一声声的情思,似乎在倾诉平生的坎坷和哀怨。她垂着眉毛,继续信手而弹,说尽了心中无限往事。轻轻地拢弦,慢慢地捻弦,先抹弦然后又挑弦,一开始弹奏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奏《六幺》。粗弦的声音如同急雨般沉重而绵长,细弦的声音又如同切切私语。沉重绵长和细促急切错杂着弹奏,仿佛大小珍珠在玉盘中翻滚。忽而又似黄莺在叶底鸣叫,婉转流利,忽而又似泉水在冰下流淌,呜咽艰涩。冰下的泉水冷涩之时,丝弦也好像冻结一般,冻结不通,乐声就暂时地停歇。这时候别有幽愁暗恨生出,虽然无声,却胜似有声。然后突然间如同银瓶才破,瓶中酒水喷涌而出,又似铁骑杀来,刀枪碰撞着发出鸣响。乐曲弹罢,她收起拨子,在琵琶当心划过,当心四弦响起一声,仿佛绢帛被撕裂似的。
东西两侧的舟船全都悄然无言,只能看到江心的秋月澄白皎洁。弹奏者沉吟着把拨子放下,插在丝弦之中,然后整理衣服,严肃表情,站起身来。她自称本是京城的乐伎,就住在虾蟆陵下,十三岁就学会了弹奏琵琶,名列教坊的第一部。乐曲奏罢仿如天籁,老师傅们都佩服无地,梳妆以后容颜娇丽,歌妓们也全都忌妒。京城的公子们竞相赠她财物,弹奏一曲,便能得到无数匹红绡。镶嵌着金花和珠宝的银篦因为听歌打拍子而碎裂,大红如血的罗裙因为陪宴溅酒而被污染。今年的欢笑啊又延续到明年,年复一年,秋月和春风都随便地虚度了。
时光荏苒,兄弟从军离去,阿姨年迈而终,白昼和黑夜瞬息即过,她终于也容颜老去了。于是门前冷落,来往的人越来越少,年龄太大以后,她只好嫁给商人为妻。商人看重的是利益,并不在乎分别,前月就跑到浮梁去收购茶叶了。丈夫离去以后,她只好在江口守着空船,陪伴她的只有围绕着舟船的凄寒的明月和江水。夜深之际,她忽然梦见了年轻时候的往事,不仅从梦中哭醒,泪水冲刷着妆粉,脸上道道啼痕。
我听到琵琶声的时候便即叹息,再听她的所言所语,叹息声也便加重。我们都是沦落天涯的苦命人啊,既然相逢,又何必曾经相识呢?我从去年辞别都城,被贬谪到浔阳城来居住,来后却又卧病不起。浔阳地方偏远狭窄,没有音乐,我一整年都听不到丝竹之声。住处靠近湓江,地势低洼潮湿,绕着宅院生长的只有黄芦和苦竹。住在这里,白天黑夜能听得到些什么呢?只有杜鹃啼血和猿猴哀叫吧。在江畔观赏春天繁花烂漫的白昼,或者秋季明月当空的夜晚,却往往只能取酒来一人独饮。并不是没有山歌和牧笛啊,但都嘈杂繁乱得难以倾听。今晚听到了你的琵琶声,我如同听到仙乐一般,耳朵暂时感觉清爽。你不要推辞,继续坐下再弹一曲吧,让我为你作一首《琵琶行》诗。
听到我这些话后,她站立良久,终于转身坐下,把弦拧得更紧,曲调更加急促,乐声凄凉,又和此前的音色不同,满座之人再度听闻,全都暗中垂泪。那么座中谁的眼泪流得最多呢?却是我这个江州司马,泪水把青色官袍都打湿了啊!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译文2】
秋夜在浔阳江头送别好友,枫叶荻花在风中瑟瑟作响。
主人下马走进客人的船舱,举杯要饮酒却无音乐助兴。
醉不成欢将要悲伤的分别,分别时江水茫茫映着明月。
忽然听到江上传来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音探问是谁弹琵琶,琵琶声停下来想说又迟疑。
移近船只邀请那人来相见,添上酒拨亮船灯重开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慢慢走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面。
转动轴子拨弄丝弦两三声,未弹奏曲调先充满了感情。
弦弦低沉忧郁一声声哀怨,好像在诉说她平生不得志。
低头不语信手不停地弹奏,弹奏出心中无恨的伤心事。
轻拢慢捻用指尖下拨回弹,首先弹霓裳曲然后弹六幺。
大弦急嘈嘈如同暴风骤雨,小弦声细碎好像情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交织成一片,就好像大小珍珠落满玉盘。
清脆婉转像花下黄莺啼鸣,幽咽冷涩如冰底下的流泉;
乐音冷涩好像丝弦被凝结,凝结不通声音也渐渐停歇;
平静中却流露出幽愁隐恨,这时虽然无声却胜过有声;
忽然又银瓶爆破水浆迸溅,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一曲弹完拨子从弦心划过,四弦同时响起像撕裂绢绸。
东船西舫静悄悄无人言语,只见江中心一轮秋月皎洁。
沉吟地放下拨子插入弦中,整理好衣裳现出严谨神态。
她自称本来是京城的女子,家就住在城边虾蟆陵下。
十三岁便学会了弹奏琵琶,名字被排列在教坊第一部。
一曲弹罢曾赢得乐师叹服,妆梳起来往往让秋娘嫉妒。
五陵富豪子弟争着送财物,弹一曲得到的红绡不知数。
打拍击节敲碎了钿头银篦,饮酒作乐不惜把罗裙溅污。
今年欢笑明年依然是欢笑,秋月春风一年年轻易虚度。
弟弟出外从军阿姨又去世,时光流逝使我的容颜衰老。
门前冷落车马越来越稀少,年龄大了出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只看重利益轻视别离,上个月到浮梁作买茶生意。
只留下我在江口独守空船,明月绕着空船江水又清寒。
深夜忽然梦见少年时旧事,梦里涕泪纵横流满了粉脸。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长叹息,又听她这番话更感慨悲戚。
我和她同是沦落天涯之人,既相逢又何必要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离开了京城长安,贬官后一直卧病在浔阳城。
浔阳这地方荒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来听不到丝竹声。
住在湓江边地势低洼潮湿,黄芦和苦竹围绕住宅丛生。
这里从早到晚能听到什么?只有杜鹃悲啼和猿猴哀鸣。
春江花开的早上或秋月夜,往往是把酒解闷自饮自斟。
难道这里没有山歌与村笛?声音嘶哑嘈杂实在是难听。
今夜里听到你弹的琵琶声,像听到仙乐耳目为之新明。
请不要告辞坐下再弹一曲,我为你依曲调写篇琵琶行。
听了我这些话她站立很久,回到原座紧弦弹拨得更急。
凄凄切切不像方才的声音,满座人再听都是掩面哭泣。
要问在座谁眼泪流得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早已浸湿。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译文3】
秋夜在浔阳江头送别好友,西风吹枫叶荻花瑟瑟飘零。
主人下马走进客人的船舱,举杯要饮酒却无音乐助兴。
醉不成欢将要悲伤地分别,分别时江水茫茫映着明月。
忽听江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人也不肯动身。
寻声音暗打听弹琵琶是谁?琵琶声停止想说却又迟疑。
移近船只邀请那人来相见,添上酒拨亮船灯重开筵宴。
千呼万唤她才慢慢走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面。
扭动轴子拨弄丝弦两三声,未弹成曲调先充满了深情。
一弦弦叹息加上声声哀思,好像在诉说她平生不得志。
低头不语信手不停地弹奏,弹奏出心中无限的伤心事。
轻拢慢捻用指尖又抹又挑,首先弹霓裳曲然后弹六幺。
大弦急嘈嘈如同暴风骤雨,小弦声细缓好像切切私语。
既嘈嘈又切切错杂成一片,就好像大小珍珠落满玉盘。
清脆宛转像花下黄莺啼鸣,幽咽冷涩如冰底下的流泉。
流泉冻结好像琵琶断了弦,琵琶弦断声音也渐渐停歇。
平静中却流露出幽愁暗恨,这时虽然无声却胜似有声。
忽然又似银瓶爆破水浆迸,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一曲弹完拨子从弦心划过,四弦同时发声像撕裂绢帛。
东西船舫静悄悄无人言语,只见江心中一片秋月皎洁。
迟疑地放下拨子插入弦中,整衣起立神态更安详肃静。
她自称本来是京城良家女,老家就在城边虾蟆陵下住。
十三岁便学会了弹奏琵琶,名字被排列在教坊第一部。
一曲弹罢曾赢得乐师叹服,妆梳起来往往被秋娘嫉妒。
五陵富豪子弟争着赏财物,弹一曲送的红绡不知匹数。
打拍击节敲碎了钿头银篦,饮酒作乐不惜把罗裙溅污。
今年欢笑明年依然是欢笑,秋月春风一年年轻易虚度。
弟弟到外从军阿姨又去世。无情时光使我的容颜衰老。
门前冷落车马越来越稀少,年龄老大只好嫁作商人妇。
商人只看重营利轻视别离,上个月到浮梁做买茶生意。
只留下我在江口独守空船,明月照着空船江水又清寒。
深夜忽然梦见少年欢乐事,梦里涕泪纵横洒满了脸面。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长叹息,又听她这番话更感慨悲戚。
我和她同是流落天涯之人,既相逢又何必要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离开了京城长安,被贬官后到浔阳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僻有啥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乐声。
在湓江附近地势低洼潮湿,黄芦和苦竹围绕住宅丛生。
这里从早到晚能听到什么,只有杜鹃悲啼和猿猴哀鸣。
无论春花早开或秋江月夜,往往是把酒解闷自饮独倾。
不是这里没有山歌与村笛,而是它嘶哑嘈杂实在难听。
今夜里听了你弹的琵琶声,像听到仙乐耳目为之一新。
请不要告辞坐下再弹一曲,我为你按曲调写篇《琵琶行》。
听了我这些话她站立很久,退步坐下弄弦弹拨得更急。
凄凄切切不像方才的声音,满座人都忍不住掩面哭泣。
要问在座中谁流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早已湮湿。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1】
私以为论起唐诗中描写音乐最超卓之作,当首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这首《琵琶行》,李颀《琴歌》、《听董大弹胡笳》等则要略逊一筹。但李贺诗和白诗也不尽相同,不同之一,是李诗只言音乐,白诗之主题重点却恰恰不在音乐上,音乐只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而已。不同之二,李诗以文摹乐,极尽浪漫想象,胜在气势之无以伦比,但失之于虚,白诗正好相反,气势或有不足,却极其写实,笔笔都落到实处。
来看他描写音乐的段落,从“转轴拨弦”开始,曲调未成而情感已露,随后“弦弦掩抑”四句是虚写,“轻拢慢捻”状其指法,接着大弦如何,小弦如何,一段一阕,种种变化,便都实写。其间用了很多比喻,但大多是以声音比拟音乐,如“急雨”,如“私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如“莺语滑”,如“泉流难”,如“银瓶乍破”,如“铁骑突出”。《李凭箜篌引》中,是以通感的手法,用画面来描摹音色,如“石破天惊”,如“老鱼跳波”,独一句涉及声音,也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所拟皆非人间所能听闻之声。白诗中以声比声,却句句落到实处,读者可以轻松想见。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李诗重的是气韵,而白诗重的是变化,音乐的变化照应其后人生际遇的变化,所以李诗如引吭高歌,所向辽远,白诗则似切切私语,倾吐衷肠。
最精妙的是,所写琵琶声乐由促而入缓,由响而入寂,渐弹渐轻,终于“声暂歇”,从而引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佳句。暂歇以后,乐声又突然响亮,如“水浆迸”,如“刀枪鸣”,随即“当心画”,一声“裂帛”,便嘎然而终。起伏错落,配合着不同的韵脚,使读者耳畔恍然有乐声响起,随诗句而波动。如此般用写实手法来描摹整段声乐变化的,大概只有《老残游记》中白妞演唱一段差堪比拟了。
然而声乐终究只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而已,却并非主题。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的秋季,前一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在京城当街遇刺,白居易上奏请求严惩凶手,结果反倒被贬为江州司马。武元衡遇刺的根由,是他力主压制和削弱藩镇所致,白居易之直谏,也是因应着同一理念,藩镇反扑的结果,就是武元衡死,而白居易贬。司马本为一州刺史之副,但中唐以后大多用来安置罪臣,平时也无庶务,等同于监视居住,况且江州又所在僻远,是所谓的“蛮荒之地”,白居易遭此迫害,自然内心愤懑、凄凉,序中所言“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不过是自嘲罢了。当此悲凉之际,闻听此琵琶声乐,更重要的是听闻弹奏者自伤身世的诉说,他不禁联想到自己的遭际,乃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也于是才有是诗。
全诗节奏和情感变化多端,多次起伏,章法严谨而生动。最初写“枫叶荻花秋瑟瑟”,先定下哀凄格调,继而写送别之哀,而别宴无乐,则更见无聊。突然琵琶声起,使人振奋,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既表现得闻此曲之不易,也暗指弹奏者年老色衰,故不欲见人,与下文遥相呼应。接着着力描写琵琶曲,为了说明弹奏者技法之高超,“曾教善才伏”,对应自身遭际,是为了说明自己本有治国之才、报国之志,却无奈遭贬被放,闲散于此。
琵琶曲终,弹奏者自述身世,她曾经色艺双绝,受到“五陵年少”之追捧,于是奢侈放纵,“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终至年老色衰后无人过问,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这一年白居易已经四十四岁了,眼看青春已逝,老之将至,人生中最美好最富精力的阶段即将终结,不但抱负未能施展,反而被贬出京。他未必“今年欢笑复明年”,却终于“秋月春风等闲度”。正因如此,才会“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于是诗人就很自然地从弹奏者的遭遇联想到自身,自己遭贬以后,“住近湓江地低湿”,生活艰苦,“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难耐。再归回声乐的线索,说所以寂寞无聊,是因为“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当然,这只是曲折委婉的诗歌语言而已,他内心的愤懑、伤痛,绝非从无乐可听而来。结尾再写弹奏者“感我此言良久立”,是又以彼心照我心,由诗人对弹奏者的同情,转回弹奏者对诗人的同情,将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这才真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演奏者再奏一曲,使诗人的情绪得到最大释放,于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诗的主题,是白居易将自己宦途的坎坷、人生的蹉跎,借琵琶曲和弹奏者的经历委婉托出,从而暗中指斥朝廷的腐朽。诗中弹曲的琵琶女,可以说是诗人内心在身外的幻化,是一种比拟,是一种对照,或谓此诗表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则未免偏离主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2】
这首叙事长诗,是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一个弹琵琶女子的精妙的技艺和不幸遭遇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无辜遭贬的悲愤心情。
诗的结构十分谨严,先写演奏者的技艺,后写演奏者的身世,同时联想到自己,最后连在座的人都融合在同一悲凉的情景中,使读者的感情也随之变化,逐步加深,从而受到感染。全诗虽长,但作者擅于运用细节和景物描写,使浓厚的抒情气氛贯穿于全篇的叙事之中。因此作者写来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韵律和谐流动,笔调凄婉悲凉,如泣如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唐代的长篇叙事诗中,为最突出的名篇之一。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3】
“序”中已经交代,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送客湓浦口,在船上结识琵琶女。这首七古,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技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心情。
本诗可分为四部分进行赏析,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在送别宴上,诗人邀请商人妇弹琵琶。“浔阳江头夜送客”,首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简洁精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秋夜送客萧条寂寞之感。正因为寂寞,所以诗人写“无管弦”、“醉不成欢”,为琵琶女的出现做了铺垫,接着,又用“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使铺垫作用更加有力。就在大家想要音乐的时候,琵琶声出现了,“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二字,使人有千载难逢之感,声音一出,使得“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通过前面对琵琶女出场的一系列铺垫,已经让人对琵琶女的出现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而邀请琵琶女的时候,又出现了波折,“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的时候还“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不能一睹为快。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琵琶女先“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诗人赞道“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情”字。
从“弦弦掩抑声声思”到“初为《霓裳》后《六幺》”,总写弹奏《霓裳》、《六幺》过程,其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琵琶女弹奏的神态,“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写了琵琶女借乐抒情。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用语言描写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摹写声音,“如急雨”用比喻使声音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也是如此。接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使美妙的声音,通过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人应接不暇。紧接着旋律开始变“滑”后又转“涩”。“间关”声,轻松流畅,这种声音好像“莺语花底”,通过视觉形象的展现进一步表现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声,悲凄哽塞,这种声音就像是“泉流冰下”,通过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听觉形象的冷涩。接着声音“凝绝”、“声渐歇”,然后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传神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声音好像到此就结束了,岂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中凝聚了无穷力量,并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迸”一般喷薄而出,又好像“铁骑突出刀枪鸣”,此时,琴曲突然上升到高潮,曲声刚刚到高潮,随即琵琶女“曲终收拨当心画”,曲声戛然而止。听罢此曲让人回肠荡气。接着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曲声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广阔空间。诗人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曲声,不仅体现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同时,音乐的千变万化也是琵琶女内心起伏回荡的表现,这就为下边写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做了铺垫。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的遭遇。诗人省去了询问句,而是直接通过琵琶女的动作和表情描写过渡到自言身世,琵琶女“沉吟”神态,暗指被询问,同时这也反映她内心矛盾欲说还休。而“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描写,表明她意欲克服矛盾,倾诉身世。
从“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用凄哀的抒情笔调,如泣如诉地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这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形成互补,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琵琶女形象。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极具代表性,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所有艺人们被人轻视侮辱的命运。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呕哑嘲哳难为听”,写诗人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并诉说了自己被贬之苦。诗人先写对琵琶女的同情,接着用“同是天涯沦落人”,表明自己和琵琶女同病相怜,自然转到对自己坎坷经历的吐露。“终岁不闻丝竹声”与前面的“忽闻水上琵琶声”相呼应,暗示自己内心痛苦无处倾诉。
第五部从“今夜闻君琵琶语”到最后,写诗人邀请琵琶女再弹一曲。“我”的诉说,反过来又激起了琵琶女的情感,所以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哀动人,“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这声音又进一步使诗人激动不已,以至热泪纵横,湿透青衫。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和被迫害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浑然一体。乐曲和两人不幸遭遇,回环反复地出现,交织在一起,荡气回肠,余音袅袅。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4】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秋。诗人送人之际,在船上结识了一位弹琵琶的女子,听了几曲琵琶弹奏,产生共鸣,所以写下本诗。元和十年(815年),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九江郡司马,心中惆怅之情无处倾诉,于是借诗中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写,抒发了自己遭贬之后的伤感情怀,同时对朝廷政治的黑暗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全诗篇幅较长,可以分为三部分:开篇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第一大部分,写琵琶女的出场;第二大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的不幸遭遇;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尾是最后一部分,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引发共鸣,抒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全诗第一大部分共十四句,描写琵琶女的出场。琵琶女是在诗人夜晚送客的背景下出现的。琵琶女出场之前,在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劲吹的夜景之下,主客在江边话别。这一部分既有景色描写,又有气氛的渲染。空旷的景色烘托出惨淡的氛围,为离别的忧伤、惆怅更添一分寂寞,让人倍感凄凉。
后八句,诗人对琵琶女的出场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就在宾主双方醉不成欢之际,忽然听到了水面上传来的琵琶声。诗歌在这里由诗人与客人话别转向了琵琶声和琵琶女,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十分自然。听到传来的问话,琵琶女自然就“琵琶声停”,但“欲语迟”说明琵琶女好像有什么苦衷藏在心中。最后,琵琶女还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这里,诗人用巧妙的笔法极其传神地把女子羞答答的形态写了出来,同时也显示出,这位女子历经磨难、饱经风霜。
第二大部分共包括四十八句,先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再叙述她的不幸遭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说尚未演奏曲目只是在调弦试音,琵琶女精湛的技艺便已体现出来。“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是描写她弹奏《霓裳》、《六玄》的过程,既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神态,又表现出了乐曲曲调的悲伤。“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女仿佛在通过乐曲倾诉衷肠。这两句给人以怅惘、悲凉之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的十四句,是对琵琶乐曲的描写。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音乐视觉化。乐曲的节奏变化在语言的音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琵琶曲调先快后慢,逐渐细弱直至无声,而后又如急风暴雨突然而起,在最后一划中戛然而止。听者的情绪跟随着起伏跌宕的琵琶声,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是对琵琶女神态的描写,借此过渡到“自言”。面对询问,她欲说还休,内心的矛盾在“沉吟”中体现出来。“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接下来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说明她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决定一吐为快。
“自言”以下二十二句,是对琵琶女半生遭遇的叙述。诗人以抒情的笔调写来,如泣如诉,扣人心弦。这部分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琵琶演奏互相补充,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琵琶女形象。
最后一部分共二十六句。在这里,诗人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发出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同病相怜之情。“我从去年辞帝京”到“呕哑嘲哳难为听”这十二句是诗人述说自己被贬之后的遭遇。“今夜闻君琵琶语”到“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最后十句,诗人对琵琶女的弹奏表达了衷心的称赞和感谢,并提出再弹一曲的请求,自己则愿意为她作一首诗,名为《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有感于诗人的话,女子再次弹起了琵琶,声音较之前更加愁苦动人。听者都被这乐曲打动,以至于眼泪湿透了青衫。
《琵琶行》以严谨的结构、流畅自然的行文,成为唐代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
【J后人点评】
明人郝敬:以诗代叙,记情兴,曲折婉转,《连昌宫词》正是伯仲。(《批选唐诗》卷一)
【扩展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将此诗对比《琵琶行》,两者差异便可尽显。此诗主题即为声乐,白诗主题却不在此;此诗所写皆为虚景,白诗所写却是实声。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差别。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琵琶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