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名片】
李白(701—762)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籍贯: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作品风格:豪迈纵逸
诗人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漫游各地,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但未得回应。直至天宝元年(742年),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再加上权贵的谗言,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继续漫游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想要为国效力,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今天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去世。
李白为人洒脱不羁,傲视权贵,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多变、种类浩繁,想象奇特、气概豪迈、情绪激昂,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谪仙人”,杜甫写诗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高峰向来“李、杜(甫)、白(居易)”并称,李白占其魁首。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天姥(mǔ):指天姥山,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海客:指航海之人。
瀛(yíng)洲:传说中东海上的仙山,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信:诚,确实。
赤城:即赤城山,在今天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因土色赤红而得名。
天台:山名,在今天浙江省天台县北。南宋王应麟《十道山川考》载:“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吴越:春秋时的吴国、越国,大致等同于今天的苏、浙两省,不过此处为偏义复词,仅仅指越地。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南,因水平如镜而得名。
剡(shàn)溪:水名,在今天浙江省嵊州市南,为曹娥江的上游。
清猿啼:是“猿啼清”的倒装。
谢公屐:一种木屐,因谢灵运常穿而得名,《宋书·谢灵运传》载:“(谢灵运)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青云梯:指直插云霄的山路,源自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有“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句。
天鸡:传说中的异禽,南朝《述异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殷(yǐn):原意为雷声,这里用作动词,指震动。
兮:文言语助词,相当于今天的“啊”、“呀”,楚辞中最为常见,或本为楚地方言。
列缺:即闪电。列通“裂”,缺指云的缝隙,闪电从云中决裂而出,故得此名。
洞天:道教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
訇(hōng)然:形容巨大的声响。
青冥:青天。
金银台:指神仙居处,金银筑成的宫殿。郭璞《游仙诗》有“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句。
云之君:指云中神仙,楚人称云神为“云中君”,以此指代。
鼓瑟:弹瑟,瑟为传统弦乐器,似琴,古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或十六弦。
嗟(jiē):叹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1】
航海的人谈到瀛洲仙岛啊,都说烟波缥缈,确实难以访求。越地的人说起天姥山啊,却说云霞闪烁,忽明忽灭,或许还能目睹。天姥山直插而上,连接云天,其势要凌驾五岳,并且压倒赤城山。天台山据传有四万八千丈高,可是面对天姥山,却显得如此矮小,仿佛要倾倒在天姥东南方似的。
我想要依据这一传说而梦见越地,一夜之间就飞渡了月下的镜湖。湖中明月照出我的身影,送我来到剡溪,当年谢灵运的宿处如今还在啊,只见绿波荡漾,又听得猿声清厉。我脚踩谢公的木屐,登上那直入青云的山路。在如壁的半山中看到大海,看到红日,空中还能听到天鸡的啼鸣。千重山岩、万般曲折,难以认清道路啊,我在花丛中迷失,倚靠着石壁休憩,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
突然间,野熊在咆哮,神龙在长吟,震响了岩石和泉水,密林都在颤抖,群峰也都惊惧。云色昏黑,仿佛将要降雨,水面上升起了淡淡的烟雾。天空中响起惊雷,划过闪电,劈开高丘,摧毁山岗,巨大的响声之中,石头大门打开,露出那洞天福地。青天啊,如此浩荡不见端底,日月啊,照耀着黄金宫阙,只见那些以彩虹为衣,以风做马的云中的仙人,纷纷从天上下来了呀。猛虎为他们弹瑟,鸾凤为他们拉车,仙人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那里。
我只觉得魂魄惊悸而摇动,突然惊愕起身,长长地叹息。这时候才发现身下是睡觉时的枕席,身边不再有刚才的烟雾、云霞。世间的行乐也和这个梦一样啊,自古以来,万事万物都如同东流之水。我此次与你相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还是暂且把白鹿纵放在青翠的山岩间吧,想要走了就骑上它,遍访各地的名山。我怎能低下眉头,弯折腰肢,去奉承那些权贵,从而使自己不能敞开笑颜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2】
海上来客谈起瀛洲,在烟波渺茫的海上实在难寻求;
越人说起天姥山来,云霞明灭中有时还能看清楚。
天姥山高耸入云直接天穹,山势雄伟超出五岳掩盖赤城。
天台山险峻高有四万八千丈,好像朝拜天姥山向着东南倾。
我因想念天姥山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了镜湖明月。
湖月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把我送到了剡溪。
谢公住宿过的地方至今还在,湖中绿水荡漾传来凄清猿啼。
脚穿当年谢公的木屐,攀登高入青云的石梯。
半山腰看见大海升红日,高空中传来了天鸡啼声。
千山重叠道路万转路径难辨,迷恋山花怪石不觉天已黄昏。
熊吼龙啸震荡着山岩和流泉,整个深林战栗层层山峰惊颤。
黑沉沉的云天就要下雨,动荡荡的水面生起雾烟。
转眼间电闪雷鸣,山峦要倒塌崩摧。
神仙的洞府紧闭着石门,訇然一声从中猛然裂开。
洞府里的青天浩荡深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碧辉煌的楼台。
用彩虹作衣裳驾着长风为马,在云中飞行的神仙啊,一个个从天上飘然而下。
老虎弹着琴瑟鸾凤驾着长车,仙人们排着的队列密密麻麻。
忽然间我魂惊魄动,从幻梦中惊起发出长长叹息。
醒来只看见床上睡觉的枕席,梦中的烟霞奇景一切全消失。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是如此,古来万事都像滚滚的东流水。
同诸君分别不知何时能回还?
暂且把我的白鹿牧放在青崖间,想要走时便骑上它去寻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使我不能开心快活地展欢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3】
航海人谈起神仙居住的瀛洲,在烟波渺茫海上实在难寻求。
越人说起天姥山来眉飞色舞,云霞明灭中有时还能看清楚。
天姥山高耸入云横卧在天外,山势雄伟超出五岳掩盖赤城。
天台山险峻高有四万八千丈,好像朝拜天姥山向着东南倾。
我因怀念天姥山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了镜湖明月。
镜湖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穿云破雾一直把我送到剡溪。
谢灵运住宿的地方至今还在,湖中绿水荡漾传来凄清猿啼。
脚穿着当年谢公特制木屐鞋,攀登上高入青云的层层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红日出大海,高空中传来了清脆的天鸡啼。
山峦重叠道路万转路径难辨,迷恋山花怪石不觉天已黄昏。
熊吼龙啸震动着山岩和流泉,整个深林战栗层层山峰惊颤。
密云黑沉沉眼看就要下大雨,动荡荡的水面已经生起雾烟。
转眼之间电光闪闪疾雷轰鸣,忽剌剌山峦好像要倒塌崩摧。
神仙居住的洞府紧闭着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猛然地裂开。
洞府广阔迷茫看不清楚洞底,日月照耀着金碧辉煌的楼台。
用彩虹做衣裳驾着长风为马,云中的神仙从天上飘然而下。
老虎弹着琴瑟鸾凤驾着长车,仙人们依次排着队列密如麻。
见此情景我禁不住魂惊魄动,从幻梦中惊起发出长长叹息。
醒来时看见床上只有枕和席,梦中的烟霞奇景一切全消失。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啊,古来万事都像不返的东流水。
同诸君分别不知何时能回还,
且把我的白鹿牧放在青崖间,想要走时便骑上它去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够快活脸上无欢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1】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收录此诗,题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别本还有直接名为《别东鲁诸公》的,据此,此诗题中“留别”二字也便得解了。天宝初,李白受召入京,却不得重用,只被看作是唐玄宗的文学弄臣,为此而深受打击,再加上高力士等权贵的陷害,被赐金放还。李白不欲回乡,只求仗剑而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先到洛阳,在那里遇见了杜甫,继而相约前往梁、宋(即今天河南省商丘市一带)。随即李白告别杜甫,东赴齐州(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得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以道箓,算是正式成为了道士。这一年的秋天,他再次和杜甫在东鲁会面,相谈甚欢,然后打算南下吴、越,就写了这首诗相赠包括杜甫在内的东鲁的友人。
李白很可能并没有真到过天姥山,诗中所写,都只是他的想象而已。他的想象极为雄奇:天姥山其实只是一座小山罢了,但在李白笔下却“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山号称一万八千丈高,本来就是夸张(一丈三米,即便古尺较今为短,也不可能有山峰超过万丈),李白更是大笔一挥,改成“四万八千丈”,并且说即便如此,也还比不上天姥山高峻。
事实上,诗中的天姥山只是李白幻想出来的仙山而已。他开篇就写海外仙山难以访求,人间天姥或可得到,因此而根据“越人语天姥”的种种夸张传言,就从梦中前往游览。梦中的李白,仿佛真是个仙人似的,竟能从东鲁之地“一夜飞渡镜湖月”,并且经过“剡溪”,看过了“谢公宿处”,然后爬上云雾纵横的天姥山。对于梦中天姥山的景致,李白是写得很含混、粗略的,只是用“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来突出其高,用“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突出山势险峻、山路曲折。但他真实的目的并非写山,于是突然笔锋一转,“忽已暝”,天色暗了下来,随即熊咆龙吟、天地震动,霹雳闪电、“丘峦崩摧”,天姥山不安地悸动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神仙福地就展露在他的面前。
道教与别的宗教不同,主修当世而少说来生,而且虽然也有天宫、“金银台”之类的传说,但神仙居所却大多还在世间,只不过是在海外,或者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所谓“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都是人间仙境,大多依附于天下名山。所以李白想写神仙世界,就先以传说很多的人间天姥山为引,他梦游天姥,终于得见“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仙人“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仿佛是从天上下来接引自己似的。
可是正当场面最宏大时,情感最激越处,诗人却突然将笔锋一收,说“惊起而长嗟”,自己从梦中清醒过来了,“向来之烟霞”全都消失不见。他为此而不禁感叹:“世间行乐皆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间的快乐就如同这个美梦一般,倏忽而灭,又似江水东流,去而不返,没有什么可挂恋的啊。诗的前半部分写访仙、遇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坎坷黑暗的现实世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神仙境界,但到此一收,表明他也很清楚神仙之说虚无缥缈,是很难企及的。世间不愿留而不得不留,神仙不得见而亟欲一见,就在这种矛盾心理中,他提出“且放白鹿青岩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意思是我随时做好准备,一有机会还是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由恣意的神仙生活。
为什么那么希望访仙,求仙呢?直到诗的结末,诗人才终于揭开谜底。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到任仅八十一天,就因为不肯向督邮行礼,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去职,从此隐居山林。李白用此典故,发出鲜明而高亢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是抱负的施展,他又怎肯为了功名利禄而向权贵低头,去迎合那黑暗的现实呢?止此一句,便足以震撼千古,士大夫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就此而冲出纸面,如诗中的天姥山一般直插云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当时的人们的眼界,要想追求光明和自由却不得其途径,被迫寻求且依附于仙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求仙访道,是李白诗的重要特色,正不应简单地加以贬低或排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2】
这是一首写梦游名山仙境的奇特诗篇,是李白在东鲁将南下游吴越时所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描写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由于政治上失意而产生的消极避世情绪。全诗气韵流畅,情节曲折,句式灵活,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3】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人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从东鲁向南游历吴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诗人将梦境中的天姥山,描绘得虚幻而玄奇,恍惚莫测而意境开阔雄伟。
诗文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诗文首先写到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的瀛洲虚幻不可求和现实中的天姥山若隐若现,如若仙境。诗人在这里以虚衬实,暗示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第二部分(从“天姥连天向天横”到“恍惊起而长嗟”),详细地描写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的光怪陆离的景象。天姥山高耸连天,横卧云间,气势比五岳还要挺拔,像要压倒赤城仙山,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在天姥山面前,好像东南地势下陷,天台山顿时变矮了。诗人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天姥山的巍峨高大的形象。诗人接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瑰丽神奇的景色。诗人被越人的话吸引住了,一心想见一见天姥山,于是,诗人在夜里飞过了明净的镜湖,接着又飞到了剡溪,来到谢公曾经露宿的地方,看到碧波荡漾,听见猿声啼叫。诗人在这里路程写得详细、清晰,并且丰富而生动,环境幽静而神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穿上了谢公的木屐,一步步登上石阶。“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他在攀登中,在半山腰中,看到了太阳从山海间升起,听到天鸡高唱报晓,这里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山景。接着诗人突然转笔,刚刚写完早晨,就又进入了晚上的描写,千岩万壑,山花迷眼,乱石倾倚,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穿梭不知不觉就感觉到了傍晚。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更加突出了虚幻色彩,因为梦境本来就是一个个片段之间的连接,所以有时看似很突兀,而这也正是梦境中能见到的特殊景色,所以诗人写得也很真实。在暮色中诗人仿佛听到了熊咆龙吟,它们的声音之大能让山谷惊动,深林战栗。青云浓密像要下雨,水波舒缓被一层烟雾笼罩,这是一个多么玄幻而又幽深的意境啊。“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不仅如此,接着就是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好玄幻而惊骇的场面啊。接着一声轰鸣,神仙洞府打开,于是诗人看到了仙境中的景象:“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天色苍青见不到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云之君”身披彩虹,驱着长风,纷纷来到。虎鼓瑟,鸾驾车,仙人多如麻,日月交辉,这是一个何等热闹繁华的仙人盛会啊。日月交辉,金银台相映,彩虹飘舞,长风飞扬,这是多么光彩耀人、辉煌灿烂的景象啊。诗人能梦见这样鲜活盛大的场面是与其在宫廷中生活多年和游历四方的丰富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在梦中将场景写得这样丰富饱满而又异彩纷呈,充满浪漫气息。就在诗人陶醉在这繁盛的仙境中时,突然醒了。
第三部分(“忽魂悸以魄动”到“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从梦中醒来,重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灭,让他嗟叹不已,没有了云霞间飘渺让人神往的仙境,只有眼前冰冷的枕席。诗人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饱含了对人生经历中酸甜苦辣的复杂情感。此时诗人只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寄兴于山水间,来抚慰自己酸楚疲惫的心灵。诗文好似到此就结束了,但是,最后,诗人又加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愤然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点名了文章主题。诗人之所以向往仙境,是因为现实生活让诗人不得志,权贵争斗让诗人厌恶。这最后一句也抒发了很多怀才不遇人的心声。
这首七言古诗,诗人想象丰富,使整首诗流光溢彩,奇幻飘逸,惊心动魄,雄迈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最后一句让人振奋,表达感情明朗、潇洒、不卑不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4】
该诗是李白的代表作,记述了他的梦。诗人用充满想象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梦中的神仙世界,抒发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闷心情和对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权贵而渴求自由的心情。
该诗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是第一部分,交代诗人入梦的原因。诗人开篇便说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幻缥缈,无法寻求,而浮云彩霓中的天姥山却是真实生活中的“仙境”。这里,诗人以虚写实,以写瀛洲衬托出天姥山的雄奇。天姥山和天台山相对,靠近剡溪,景色秀美,峰峦叠嶂,在越东颇为有名,但和五岳相比就难免相形见绌了。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说天姥山比五岳还要高耸挺拔,连天台山都要倾倒在它面前。应该说,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其实是他一生所看到的奇峻山川在头脑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在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夸张手法,描写了梦游天姥山时所看到的一切。在梦境中,诗人好像在月光中飞渡镜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将他送到当年谢灵运歇息的地方。诗人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到过的青云梯。接着,诗人经过回转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见海日升起,天鸡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当他在迷人的山花和石头旁边休息起来,忽然感觉到暮色降临。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得山谷轰响、森林惊颤、层巅战栗。如果说熊、龙能以吟、哮表达情感的话,那层巅、深林的战栗和惊悚,以及烟、水、青云的阴郁,都是诗人的意动写法。诗人将环境和自身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情感氛围。接下来,全诗达到了高潮,诗境也由奇特转入奇幻。在使人惊惧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峦崩摧”,“訇然中开”了一个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鼓瑟的虎、驾车的鸾簇拥下,“驾风为马霓为衣”的云之君,受命于诗人之笔,来赴仙山的盛会。
第三部分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这部分写仙境忽然消失,梦境破灭,诗人惊悸着回到现实。梦境不在了,诗人躺在枕席之上,恍然如梦。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但幸而诗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想象和胸怀,又让他自黯淡人生中见到一丝光明。接着,诗人又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将他在长安流连朝堂时遭遇到的郁闷一吐而出。同时,这一句也点明了全诗借梦游名川仙境来抒发诗人追求自由人生,反抗权贵压迫的主题。本诗表达了无数怀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声。
本诗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笔华丽,意境雄奇,是一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
【J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诗境虽奇,脉理极细。(《唐诗别裁集》卷六)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