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折桂令·拟张鸣善
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室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译文】
秦汉皇陵一片茫茫野草,世世代代兴亡更替,就像那月影有圆有缺。山人的家里图书堆满案桌,当窗可见松桂姿影,满地都是野生薇蕨。侯门深如海何须去拜见,空中的白云尽可欣赏怡悦。到如今纷繁世事难以言说。茫茫天地之间见不到一个英雄,见不到一个豪杰。
【注释】
①拟张鸣善:当是步张鸣善同曲原韵之作。拟,比照,模拟。张鸣善,元末曲家和诗人。存世散曲作品数十首。②陵:坟墓。阙:坟墓前所立的双柱。③山人:作者自称。④薇蕨:两种野生植物,可以食用。⑤侯门:达官贵人之家。刺诣:带着名刺(名片)去拜访。
【鉴赏】
张鸣善,元曲家。作者“拟”他什么曲文?原作已不存。在这个曲子里,作者由历史的感叹,转入描写归隐山林的闲适,又进而感叹世事的纷杂迷离,人生的短暂和虚无。情调比较低沉。曲子语言活泼形象,如用月的圆缺,说明历史兴亡的必然。写隐居的闲适,用了画法技巧;写山居的宁静,用侯门相比。在抒发自己清静无为、超脱世俗的情感时,用逐层推进的方法。在表达自己虚无的人生观时,则用两句“不见”的事实说理,读来颇觉有生气。
这首小令为拟张鸣善之作,张氏亦为元末曲令大家,存世作品不多,从仅存的作品看,也是笑傲江湖、摒弃俗务的失意文人。作品多讥评世事,吊古伤今,与倪瓒相比,更有积极的入世情怀。本曲所拟张氏原作今不存,不能比较起来赏析。
倪瓒此曲为怀古述志之作。倪瓒生当元末乱世,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一个饱读诗书、超然世外的文人,对朝代兴亡、历史发展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早在大的社会动荡到来之前的危机四伏时期,他就敏感地预见到一场颠覆王朝的暴风骤雨将要来临。他及时疏散家财,退隐江湖,纵情山水,寄意烟霞。虽则如此,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文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湮灭对世事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考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自命始皇帝,以期千秋万代皇位永传,然而只传了一代便告终结。汉武帝雄图霸略,气吞山河,但是一度强盛的汉王朝也并没有千秋万代传下来,他们坟墓上早已是野草茫茫,荒无人迹。自此而后,历代兴亡,便如同月亮的盈虚圆缺。王朝的陵替,社会的动荡既是历史发展的不易之理,那么腐朽的元王朝的覆灭也自是必然的结果,不值得去为它痛心疾首。与纷纭的世事相对的是那山人的一方净土。山人是那种有学问有德行而不问世事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山人的房子里堆满了图书,他终日以书画自娱,读书不为功名,劳累了便看看窗外的松桂和院子里丛生的野草,这种与世无争、自甘淡泊的境界比起终日急急遑遑、小心谨慎地到处拜谒侯门的生活自是要清静闲适得多。
这当然是作者对自己简淡高洁志趣的一种表达。之所以如此,与现实生活有关。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都一个个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今的世事已混乱污秽不堪,社会和个人的前途都难逆料,言语间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及对现实的隐痛和不满。
相关阅读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挑花扇·折桂令·问秦淮》古诗赏析
《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蓬莱老树苍云)》原文翻译赏析-乔吉-元曲三百首
文章标题:《折桂令·拟张鸣善(草茫茫秦汉陵阙)》原文翻译赏析-倪瓒-元曲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