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赏析】
读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先要弄清楚三点:一是沈佺期其人,沈佺期是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宫廷文人,与宋之问齐名,史称“沈宋”,“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沈佺期》),二人完成了唐代律诗体制的定型。后因谄附张易之及贪污被流放驩州(今越南义安省荣市南部)。二是七盘岭其地,七盘岭位于四川广元东北,盘曲险峻,是由陕入蜀必经处。三是夜宿七盘岭其事,据考证这首诗写于沈佺期流放驩州途中。一个宫廷文人,向来养尊处优,如今沦为犯官,谪戍远州,不能不引起去国怀乡之悲;何况驩州地处蛮荒,远离中原,交通险阻,归期无望,就更不能不恓恓惶惶、悲悲切切了。
中国历代对犯错误或受排挤的官员采取贬谪的形式,一般是去远州安置,有的只是降职(如柳宗元);有的虽属看管,但仍有某种头衔(如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沈佺期则是流放,随时可能丢掉性命。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可以说是一首流放者之歌。由于历代受贬谪的官员人数众多,长路漫漫,前赴后继,前人留下的凄怆悲歌往往会激发后来者心底的共鸣。因此,谪戍诗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分支,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是较早的一首。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也可分两层说:
第一,以景托情,景显情隐。乍一看,仿佛只是一首寻常的风景诗,极言七盘岭之险峻,使人联想起李白的《蜀道难》。诗人夜宿七盘岭,自昏至晓,耿耿不寐,纵然有心事也不敢直接说出。不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样率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也不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那般哀婉:“重岭遥障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诗中竭力回避内心的牢骚和不满,甚至连贬谪的字眼也没有。既然以“独游”和“浮客”的措辞掩饰身份的尴尬,自然也就不会有愤激、哀怨之言了。不过,以景托情,通过七盘岭的高危之感,子规鸟的清夜之啼和褒城的曙鸡之鸣,仍能触摸到他内心的凄清和无奈。尤其是“空留听”一语,此地一别再也听不到故园的鸡鸣了,读来仍不免有些酸楚(褒城在陕西,意寓长安)。
第二,“研练精切,稳顺声势。”(唐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这是元稹对沈宋律体的评价。据学者统计,沈佺期的十二首应制五言律诗,全部符合近体诗的粘对规则而无一例外。《夜宿七盘岭》也是五律,虽非应制,一样属对规范,中矩中式。“研练精切”,指炼字锻句,有时不免雕琢;“稳顺声势”,指谐声协律,有时或流于平庸。沈佺期这首五言律则能把握尺度,化精练为平易,变稳顺为奇变。如“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一联,出语平易、意境奇特。唐人律诗十分重视对偶,只要一联出彩,就是一篇警策,便会得到广泛的赞誉与传诵。沈佺期与宋之问是好友,曾切磋交流。宋之问《灵隐寺》有一名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脍炙人口,且有逸事流传。沈佺期“山月”一联可谓棋逢敌手,不容稍让,写尽山高天低星河入户的自然奇观;下一联写草绿鸟啼,也精切有风致。
(方牧)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夜宿七盘岭-古诗译文赏析(沈佺期)
链接地址:/shangxi/12754.html
下一篇:游少林寺-古诗译文赏析(沈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