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绝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人杰,鬼雄

夏日绝句赏析

关于项羽,后世文人咏叹的诗词众多,而这些咏史诗中无不有或明或暗的时代烙印。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有篇《题乌江亭》写道:“胜败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在他们看来,项羽把面子看得太重,要是返回江东,东山再起,也未必能再次败于刘邦。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则一反杜牧的看法明确地提出项王乃“人杰”、“鬼雄”。为何不同人对项王有这样悬殊的看法?

因为,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此时李唐王朝已经江河日下,而作者借用项羽兵败身亡的教训,暗含着对统治者的告诫。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则是国破家亡,她这样赞颂项羽,实质是对统治者逃跑路线的讽刺。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不但俘虏了北宋的太上皇宋徽宗、当朝皇帝宋钦宗,而且挟持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被洗劫一空,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后迁都临安,南宋政权成立,赵构就是宋高宗。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正作于这样的背景。

李清照系名门出身,其父亲李格非是当朝进士、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好词工,善属文。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李清照自小受到的文学熏陶对她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岁时,李清照嫁于赵明诚,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原本,她应该过着举案齐眉的生活,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与夫君互诉爱情。可是,“靖康之难”的发生,戏剧性地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不仅仅是山河破碎,她的家庭也从此出现分裂。

“靖康之难”发生后,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城知府。一天夜里,建康城发生叛乱,而作为行政长官的赵明诚则悄悄逃跑了。叛乱被平定之后,赵明诚被革职,而李清照也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愧,至此,夫妻关系出现裂缝。靖康三年(1128年),李清照和丈夫逃难至乌江,这位柔弱的女子站在乌江边,内心浮想联翩,稍做思索便随口吟出这首诗来。在旁的丈夫听到这首诗,羞愧难当,之后郁郁寡欢,不久便过世了。其实,李清照的本意并非责难丈夫,她更多的是站在国破家亡的角度,对统治者的行为进行讽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对项羽一生的褒奖。这十个字并非精致雕琢的用词,却打破了她长久以来婉约的风格,直抒胸臆,这位柔弱女子以极大的魄力借助当年西楚霸王的豪气来责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国家统治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进一步,直接点到了不肯过江苟安的西楚霸王。在易安居士看来,这位上天不够眷顾的男子生为豪杰,死为鬼雄,尽管面临别虞自刎,但他“不肯过江东”的举动已足够担当英雄之名。李清照不知道项羽死得壮烈吗?不是,她用高亢的语调为世人指出: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政权,都要有气节!其这种豪迈的爱国激情,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对其不管百姓死活,抛弃大好河山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这首《夏日绝句》也印证了这点,作为宋朝婉约词派代表的李清照,情理之中的“豪放”:仅用20个字,却写出时人心声,这么慷慨、掷地有声的佳作,出自一个女性的手笔,不得不让无数男性折服。

文章标题: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人杰,鬼雄

链接地址:/shangxi/33824.html

上一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千年穿越

下一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莫等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