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赏析-只在笑谈中

浪淘沙令赏析

伟大人物和普通人的差别,有时往往是一个机遇。谁会想到,助秦穆公称霸一方的贤臣百里奚,是当初被人从楚国的牛棚里用五张羊皮换出来的;谁又能想到,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在被重用前,是个让至亲之人嫌弃的穷书生;又有谁知道,“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当初在街边尴尬地被羞辱。

相传,被孟子称为“圣之任者也”的伊尹,在被商汤任用前,是个耕于有莘之野的农夫,是在被商汤重用后,才帮助汤一举灭建立新的商王朝。吕尚(姜太公)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也不过是个“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而已,任他满腹才华,却只能在六十多岁时垂钓在渭水边上。假使伊尹没有遇见商汤,吕尚没被文王寻访到,那么,只能一个是躬耕在田的“耕佣”,一个是垂钓在漫漫渭水之畔的“钓叟”,很可能至此老死。他们的大起大落,历经穷困和变通,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吗?

汤和武王在任用了伊尹、吕尚后,风云突变,商、周王朝的兴衰都只在笑谈中了。千百年过去了,有人能比得上这二人的功劳吗?这又是英雄造时势吗?

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不可否认的,伊尹、吕尚二人从普通的贩夫走卒走向伟人圣贤,都是机遇恰当,并且他们善于抓住这样的机遇,不仅为国君开辟新的王朝,而且助后来国君很好地守业,后人提到圣贤必不离伊尹、吕尚。而后来到王介甫是否也能和这二位相媲美呢?

列宁曾称赞王安石(字介甫)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事实也大抵如此。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还是度支判官的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了封“万言书”(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当时的政治腐败的各种现状做了毫不留情的揭露,请求皇帝对开国以来的各种政治、军事制度进行变革,并提出“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方法来扭转国力的积贫积弱,但未获朝廷重视。从此之后,他的政途也发生了一些不顺,在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终以为母亲守丧为由辞官回江宁老家。过了一段时间,即位的宋英宗屡次召见王安石,他却以守丧为由拒绝。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改革的想法,也在等待时机。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抱负远大的神宗皇帝越来越感受到宋王朝面临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重困难,看到王安石的《万言书》后,被他的决心和才干打动。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共商变法大计,史称“越次入对”。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任参知政事,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超人气魄全权主持变法相关事宜,轰轰烈烈的“熙丰变法”(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这首词约作于“熙丰变法”施行,并小有成绩的时候。王安石通过这首词,把神宗皇帝对自己的支持和汤与伊尹、武王与吕尚相比,称之为“风虎云龙”。通过这首词,作者一方面为自己有着和伊尹、吕尚同样的机遇和明君而得意庆幸;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更大的肯定与鼓舞,直言“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词虽然是怀古咏史类作品,但被欧阳修称为“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的文学家王安石以一个政治家的亲身经历,和饱满的真情来咏叹古之贤者,同样也是自比,这样的乐观豁达是一般作品所不具备的。

可惜的是,到熙宁九年(1076年),由于王安石性格原因、用人不当和变法措施中的一些缺陷及强大的外部阻挠,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那么,王安石的命运是时势所造吗?是的。他的引领的活动也改变着“时势”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所以说,要“风虎云龙”不仅仅需要抓住时机,还需要“历遍穷通”培养才干,这也是给我们后人的提示。

文章标题:王安石《浪淘沙令》赏析-只在笑谈中

链接地址:/shangxi/33820.html

上一篇: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赏析-醉翁

下一篇: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五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