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人名片】
刘方平(?—约758)
籍贯:河南洛阳
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诗人小传: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他在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多有唱和。刘方平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刘方平·月夜注释】
阑干:这里是指横斜的样子。
偏知:才知道。
【刘方平·月夜译文1】
夜静更深,月光探入室内,照亮了半个人家,空中北斗星横挂着啊,南斗星倾斜。直到今夜才知道春天的气息是如此温暖,虫子的鸣叫声刚刚透进了绿色的窗纱。
【刘方平·月夜译文2】
深夜里斜月照着半边人家,北斗横在天空南斗已西斜。
今夜方觉出春天气候温暖,虫鸣声初次透进绿色窗纱。
【刘方平·月夜译文3】
今夜里鄜州上空的皎皎明月,家中只有妻子一人在房中看。
在远地可怜那几个幼小儿女,还不懂得母亲为啥思念长安。
久久望月浓雾润湿你的鬓发,清冷月光照得你的玉臂发寒。
何时夫妻才能团聚共依床幔,让月亮把我俩相思泪痕照干。
【刘方平·月夜赏析1】
这首诗写春夜的感受,纯从亲见亲历中来,读者赏阅,也如同目见,仅凭想象,恐怕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因为句句都合乎理趣,不是那种认为“区区事实,彼岂暇计”的腐儒所能道者。
“更深月色半人家”,更深因而月斜,月光明亮且斜,所以才“半人家”,只照亮了一半人家,另一半则隐藏在黑暗中。要么更初,要么更深,否则月在正空,是无法产生这种效果的。次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也与此相呼应。古诗云“月明星稀”,正因为月光明亮才掩盖了星辰的身影,倘若月在中天,又如何清晰得见北斗和南斗呢?只有月已西斜,则月光虽明,亦无法遮掩正当天极的北斗和在天之另一侧的南斗。
后两句因其诗意,其实是倒装,诗人当先听闻“虫声新透绿窗纱”,然后才恍惚有感,觉“春气暖”。春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更暖和,故而虫豸新生,开始鸣叫。诗人重于观察,他必须每晚都体察外物,才能发现“虫声新透”是哪一天,而就从这天开始,他领悟到春天是真的来到了,温暖是真的降临了大地。“偏知”一词,出乍然而喜之态,由此可见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是如何地浓烈了。
【刘方平·月夜赏析2】
此诗是作者春夜感怀之作。诗中描写春天之夜,星月满天,庭院明丽,春虫鸣啼,春气宜人。但诗人却长夜难眠,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在季节交替时的感慨。这是人之常情,感慨之中蕴含着珍视时光有所作为之意。本诗写春气、虫声,都见出作者观察之敏锐细微,所以写来清新感人。
清人黄叔灿:写意深微,味之觉含毫邈然。(《唐诗笺注》卷九)
【刘方平·月夜赏析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前两句描写深夜之景,夜已深,清朦的月光半照着千家万户的庭院,庭院一半浸在月光中,另一半宠罩在夜色中;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在天空。“半”字用得很妙,月光朗照就显得过于明亮,而半照中,一明一暗衬托了夜的宁静。“斜”字暗示了它随着时间在不断推移。大地一片沉寂,只有天空中的星月默默地随着时间流转,整个夜空一片幽静深邃。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两句写了夜中透出的春意。夜更深,温度也降得很低,就在寒冷寂静的深夜里,偏偏虫儿预先知道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突然发出了清亮、欢快鸣叫。这偶尔微弱的虫鸣声让诗人敏感地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是万物复苏的先兆,诗人听到这个声音不禁产生了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绿”前一句的“春”照应,烘托了春的气氛。诗人构思非常新颖独特,同样是夜景,却反映了不一样的情调,虫鸣代表着春天,春天总能让我们联想到姹紫嫣红、热闹非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诗人独辟蹊径,写出了独特的春意,写得细腻而充满情趣。
苏轼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验和刘方平这首诗中的春意体验是一样的,读者可以参读品味。这首七绝诗写得清新灵动,细腻生动,非常优美。
【刘方平·月夜赏析4】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入潼关后,玄宗去了蜀地,杜甫携妻小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同年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杜甫于八月间只身前去投奔,不料途中被叛军掳至沦陷后的长安。在这样悲苦的境遇中,杜甫于一个月明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先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首联中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的孤单、寂寞和忧愁。
颔联上承首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试想,诗人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时,该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儿女啊!“遥怜小儿女”一句,从表面上看,与首联中的“独看”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夫君,而儿女尚小,不能理解母亲的心事和苦衷。儿女的“不解忆”正反衬出妻子的“忆”。此外,以前诗人尚能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妻子有了悲苦自己也可为她分忧,但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小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外,又能对她有何帮助呢?因而说“怜”,这一字真切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含蕴深广,余味无穷。
颈联写的也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妻子思念丈夫,夜不能寐。雾气沾湿了云鬟,月光浸凉了玉臂。在这样凄冷的月夜中,她望月的时间越长,就越思念自己的丈夫;月色越好,她心中的苦闷就越多。想到这里,诗人能不深切思念自己的妻子吗?
尾联,诗人盼望自己能够早日与妻子相聚,携手共诉离愁别绪,将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忘掉。“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泪痕干”,诗人与妻子相对泪流满面的情景与妻子独自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形成对比,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盼望团圆的愿望及痛恨战乱的心情。
由上所述可见,这首诗与同类题材的诗篇相比,在表现技巧上更胜一筹。这就是它成为千古名篇的主要原因。
文章标题:《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方平-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