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24 09:09 来源:李白作品集 作者: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1),赤鸡白狗赌梨栗(2)。

弹剑作歌奏苦声(3),曳裙王门不称情(4)。

淮阴市井笑韩信(5),汉朝公卿忌贾生(6)。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隙(7),拥善折节无嫌猜(8)。

剧辛乐毅感恩兮(9),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10)?

行路难,归去来(11)!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注释

(1)社中儿:指市井少年。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2)赤鸡白狗:指当时斗鸡走狗的赌博游戏。梨栗:赌胜负的物品。这两句表明诗人羞于追随长安里巷中的市井青年,去干那些斗鸡走狗的游戏。

(3)弹剑作歌: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透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以此来向孟尝君要求提高待遇。后来弹剑形容生活困窘,求助于人。

(4)曳裙王门:拖着衣襟。比喻在王公贵族的门下做食客。裙:衣服的大襟。不称情:不称心,不如意。

(5)淮阴市井:《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6)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当时大臣反对,也因个性尖锐,受朝臣排挤。

(7)燕家重郭魄(wei或kui):郭魄,战国中期燕国大臣、贤者。

(8)拥善:古人迎接尊贵的人,常常拿着扫帚在前面扫地领路,以示敬意。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通“”。折节:屈己下人。嫌猜:嫌隙、猜忌。

(9)剧辛:战国时燕将,原居于赵,闻燕昭王下诏求贤,乃由赵赴燕。在燕国,剧辛进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乐毅:燕昭王被齐国打得大败,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付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佐。乐毅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仅次于上卿的高言)。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但昭王之子燕惠王却听信谣言,收回他的兵权,加罪于乐毅。虽然遭受不公,但乐毅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成功说服了惠王。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也是历代文人所推崇的。

(10)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台上隶属于北章村,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是战国时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

(11)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去:无实义。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题解

这首《行路难》(其二),是对《行路难》其一的深化,继续对行路之难予以渲染,进而将诗人既渴望入世建功立业,又希望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矛盾心态呈现出来,为《行路难》其三埋下伏笔。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诗歌开篇,诗人的怨恨之气扑面而来,满腹郁积,倾泻而出。有如登山,陡起壁立,不做迂回,不做埋伏。通衢大道,如青天浩荡不见底,“”却独不得出行其上。诗人究竟遭遇了多少不平事,让他如此怨气冲天?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李白一生两到长安,开元十八年(730),初入长安的李白,寄居终南山中,想走一条由布衣而至卿相的“终南捷径”。他奔走权贵之门以期得到引荐,却四处碰壁,甚至因交友不值,和一批市井少年浪游于长安。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二入长安。恃才傲物风光一时的他,仍然不得重用,帝王轻之,同妒之,两年之后,就被玄宗客客气气地请出了长安。这两句诗,隐括的就是李白两到长安的经历。“”字统领这两句诗,尽管诗人终南捷径未能走通,但他仍然耻于通过结交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来结交权贵。尽管同停相炉,他也不肯放下自尊,斗鸡走狗巴结权贵。“”字画出了诗人清高自守的内心,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意欲用世而投之无门的窘相,暗扣

行路难”的诗旨。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

曳裙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比喻在权贵门下做食客。典出《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邹阳》。“弹剑作歌”,典出战国时的冯透,冯遥是孟尝君的门客,为得孟尝君的礼遇,多次弹剑而歌,表示要离开孟尝君。孟尝君注意到冯援,冯透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不辱其才,终得孟尝君礼遇之。李白弃走科举之途,希望“平交王侯”,然而他却没有冯援的好运,君王只将他视作诗词侍客,弹剑作歌只换来他人的不屑,“愿为辅弼”的李白如何忍受得了这个?

不称情”,用词直白,叹言仕途之上,行路何其难也。

准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市井遭遇无赖的胯下之辱;年轻的贾谊恃才得宠,遭遇重臣灌婴、冯敬的排挤,最终遭贬做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李白将韩信遭辱、贾谊遭妒的经历影射在自己的求仕之途上,紧扣诗题,同时也将自己的失意渲染烘托出来。诗人所选这二位历史人物,一武一文,移植到诗人身上,便是文人侠客的综合体,可见诗人选材的匠心所在。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魄,拥善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兮,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这六句诗,“君不见”一词统而摄之。诗人对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礼遇臣子,臣子报效君王的君臣关系由衷的欣羡,衷心希望自己可以遭逢一位礼贤下士的君王。当年燕昭王为复兴燕国,拜访燕人郭魄并问策郭魄,郭陕建言昭王建筑“黄金台”以招纳天下贤才,昭王尊郭魄为师。燕昭王还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君臣之间竟无嫌隙;赵人剧辛,魏使乐毅,都在昭王的感召下,弃国来燕,输肝剖胆,为燕国效力。这样的君臣情谊千古流传。千年之后,燕昭王的白骨早已被莫草湮没于无迹,还有哪个君王会再建“黄金台”曲己下士,招揽贤才呢?接踵而至的怀古实则是为无奈见弃的伤今,诗人的缅怀是深情的,诗人的伤今是内敛的。李白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个仕人。他常常把君臣的关系诗意化,他追怀吕尚、伊尹、乐毅、邹衍之徒,不过是因为,诗人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应当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能够对话交流。这种诗意化的美政有如当年屈原心目中“明君贤臣”的美政,只是臣子的一厢情愿而已。唐玄宗执政晚期,求贤不过是做做姿态,李白进京只做文学侍从,只需写点歌功颂德的文字即可,便是明证。这六句诗,悉数用典,借古伤今,呼应首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回扣“行路难”的诗旨,笔意蕴藉,读来颇有兴味。

既然朝廷“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么我就不再犹豫,“归去来!”世外的桃园里,终南山下,那方山水,定然会给我一个自由的天地。

这首诗共十六句,前十四句诗人着意表现行路之难,一到八句为一层,表现诗人遭遇无路可走的艰难;九到十四句为一层,借典故表现诗人渴望明君招纳贤才的愿望,反衬出诗人被弃的苦闷艰难;最后两句诗人突然从苦闷中跃出,表达他在苦闷中寻求自我解脱的方向。从十四句和两句的比例悬殊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诗人内心深处困顿之后仍然总想有所为的入世热情,未句表达的归隐,或是诗人心灵苦闷的一服安慰剂,在心中安设一方天地让自己暂得畅快呼吸一番,并非是将归隐作为最后的人生终点。这与《行路难》其一的结尾是不同始中一态白的注的。

文章标题: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shangxi/5892.html

上一篇: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耳莫洗颍川水)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下一篇: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槽清酒斗十千)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