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出自李泌《咏方圆动静》: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作品原文
咏方圆动静
李泌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李泌《咏方圆动静》
咏方圆动静赏析
这首并不太像诗的“小诗”,是唐代一位奇人所作,他当时只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小孩童。此人就是有“白衣丞相”之称的李泌。
千古闻名的诗仙李太白,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谢安一样半隐半仕,玩票似的搞一把政治,就“为君谈笑静胡沙”,强胡逆虏一扫光,然后在万丈荣光中潇潇洒洒地一甩袖子,回白云深处的山里,继续修道求仙,正所谓“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然而,李白却一直没有实现他的“理想”,而且他是性情中人,喜欢冲动,这是搞政治最忌讳的。所以如果真让太白当帝王之师或者宰相的话,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呢。
历史上名声并不显著的李泌,却正好做了李白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李泌一生身经四朝,于安史之乱等危难之时,他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贼,居功甚伟。四朝皇帝都对他恩宠有加,奉为师友,亲密之极,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师”。李泌如果想要一般人梦里也想的高官厚禄,那简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却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远走隐退。正所谓“大隐隐于朝”,实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绝世高人。
关于李泌,虽然他不是帝王,但由于他的事迹太过神奇,所以他出生时也有“异象”——据说他在母腹中待了三年才出生,生出来就前发齐眉,后发遮肩盖颈,活脱脱一个小哪吒般的形象。但李泌却不像哪吒那般招灾惹祸,据说母亲生他时一点也不痛苦和困倦,所以给他起小名叫“顺”,意思是生得顺利。
李泌聪明过人,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开元十六年(728),唐玄宗亲自登楼大宴天下文士,并让儒、道、释三教开坛辩论。当时李泌姑姑家的孩子名叫俶,才九岁,请他妈给他做了一身儒生的衣服穿了起来,小大人似的也坐在台上高谈阔论,唐玄宗大奇,把他叫到楼里问他姓名。结果俶说:“我舅舅家的顺弟弟(李泌小名顺)比我小两岁,但他比我聪明多了!”玄宗于是马上派了几个太监把李泌抱入宫来。
太监抱着李泌来了,当时玄宗正和张说下围棋。唐玄宗一看,就非常喜欢地说“仪状真国器也”,意思是说他长得好,又命张说出题考考他。张说于是对着棋盘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张说是当时的文坛权威,说了这四句后,他让小李泌也以“方圆动静”四字为题。他看李泌年小,还特意启发一下说,最好是说棋而不提棋字,这样才更高明。
小李泌说,这太容易了,张口就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就是本篇说的这首。行义时方正,用智时圆通,在宁静中适意,但却在必要时如龙飞九天,逞才报国,扬名天下。这正是深得道家真义后才能悟出来的至理,有些人糊糊涂涂地活上大半辈子还明白不了,而小李泌如此七岁小童居然能说出这话,着实令人惊奇。相比之下,堂堂“燕许大手笔”张说的那四句倒像是小儿所说。
唐玄宗当时就大喜,将小李泌搂过来,让他坐在自己怀里,亲切地抚着他的头,并让太监们赶快拿宫中的御制糕点、珍奇水果来给他吃。张说也在一旁向玄宗道贺说:“有这样的神童,实在是国家的祥瑞。”张说虽然是《三教珠英》“编辑部”的,给皇帝拍马屁是拿手好功夫,但此话倒也没有说错。李泌后来给唐室出力极多,虽不能说唐室完全赖他才能保全,但李泌起到的作用还是无与伦比的。
普天下的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和聪明的小孩多接触,现在也有好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学生当同桌,而向班主任请客送礼的。唐玄宗因为小李泌非常聪明,所以就安排他和太子李亨一块儿玩。因此,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和李泌关系非常好。唐肃宗初登大宝之时,其实非常仓皇狼狈,当时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长安和洛阳都陷落于贼手,唐玄宗远避四川,唐肃宗跑到宁夏灵武这样的偏僻小城当了皇帝。当时半壁江山都在安禄山手里,而且贼焰正炽。究竟这个皇位能坐多久,肃宗实在心里没有底。
这时候肃宗想到了李泌,要封他做宰相,但李泌坚决推辞。虽然如此,肃宗但凡国家大事都先咨询李泌,对他的恩宠也是无以复加。肃宗和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睡觉时在一个屋里,外出时并马而行。而当肃宗皇帝乘车外出时,也让李泌坐在身边。因李泌当时没有官职,只穿一身白衣(唐代无官职的只可着白衣),故而有“白衣山人”之称。
皇家宴会上,因李泌不吃荤腥,唐肃宗亲自烧梨给他吃,皇帝的弟弟颖王等也联句献诗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颖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最后肃宗亲自结句说:“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荣宠已极,比起太白借酒撒疯让力士脱靴不知强了多少倍。
李泌绝不像李白那样只会胡吹海侃,空谈“南风一扫胡尘静”,他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剿灭安禄山等贼寇的计划。他的意见是:因安禄山“定都”洛阳,但老家却是在范阳(今北京附近),山西等地此时都在唐朝军队手中。所以安禄山所控制的地域有个特点就是南北狭长,活像一条长蛇。李泌根据这种形势,劝唐肃宗不要急于收复洛阳,而要在运动中调动敌人,歼灭敌人。
李泌的意思是,一会儿猛攻贼人的范阳老窝,让贼军主力火速北上增援此处,一会儿又佯攻洛阳,贼军必然又要回救。贼军顾头难顾尾,在这之间长途奔袭,必然疲于奔命,唐军再找机会,必操胜券。正所谓“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肃宗听了大喜。
说来安史之乱,唐王朝没有迅速崩溃,一方面多亏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的浴血奋战、殊死报唐,另一方面也多亏了李泌这条“山人妙计”。
安史之乱初平后,宦官李辅国和权臣元载嫉恨李泌,开始在肃宗面前说坏话。李泌一看风头不对,就自请隐退。其实李泌一直生有仙骨慧根,俗人们眼中的什么高官显位,在李泌眼中都是粪土一般。正像庄子说的那样:“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句)”元载、李辅国他们拿着相位正像夜猫子看死耗子一样,人家李泌是凤凰一样的人,哪里稀罕这个!
相传李泌小时候就身轻如燕,能在屏风、灯笼上行走,有道士说,他将来必然会飞升上天。但李泌的父母舍不得,只怕神仙从天上下来接了孩子走,于是准备好狗血、大蒜、韭菜等神仙厌恶的东西(迷信观念)。为了增加效果,大蒜、韭菜还得捣出汁来,一听到天上有音乐声,或者闻到有香气弥漫,李泌家的人就纷纷破口大骂,并派人带狗血、捣烂的蒜韭向天上泼。
李泌虽然没有“上”成天,但求仙向道之心不变,一直不娶妻室,不食荤腥,静心修炼。他不当官了,就隐居衡山。据说李泌后来练得“引指使气,吹烛可灭”,看来已达到能内气外放的境界了。这也非常难得,大家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上,只有南帝等武功好手,才能一点指就可以打灭蜡烛。
元载和李辅国等人死后,唐代宗和唐德宗两代皇帝又想起李泌来,强迫他出任宰相。当时唐德宗急于削藩,弄得天下大乱,朱沘等叛贼攻入了长安。唐德宗被叛军围城,叛军的箭射到离皇帝的御座三步之内,情况危急万分,多亏大将李晟、马燧等人忠心报国,才又渡过这一劫。但这时候却又有人开始说他们的坏话。李泌奉劝唐德宗切勿因谗言杀害功臣,他说:“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怒反厌,恐中外之变复生也。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唐德宗听了,深以为然。李晟等功臣也感激不尽。
唐朝皇室中,历来争斗不休,父子兄弟相残者屡见不鲜。唐德宗受奸人调唆后,疑心太子不轨,竟又动了杀心。李泌十分恳切地劝谏德宗,列举唐朝历代皇帝中父子、母子相煎的悲剧,并吟诵李贤的《黄瓜台辞》(见本书第六篇)来感动德宗,于是太子终得保全。德宗后来醒悟,感动得向李泌哭着说:“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所以宋代诗人黎廷瑞有诗赞道:“一副黄台话,离离咏种瓜。都来三十字,救得两官家。”(《李泌二首》)
说来肃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甚至包括德宗的太子——后来的唐顺宗,都要感谢李泌。唐德宗虽然名号里有个“德”字,实际上却是“小人头子”,重用卢杞等一干奸臣。唐德宗曾问李泌:“人们都说卢杞是奸人,怎么我觉得他这人挺好的?”李泌说:“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句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但凡奸邪之官,都是欺下瞒上,马屁功练到最高级,专门按上司的心思做事,而不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这正是奸臣的表现。
李泌后来请求辞职归山。唐德宗坚决不许,并强迫他娶妻吃肉,给他修了个豪宅,让他娶了名门贵族卢氏女为妻。但后来过了没有多久,李泌就死了。然而,后来有人说又见到了李泌,他单骑常服,有时会和人聊起身历四朝的往事。难道是李泌诈死隐退?也未可知。
纵观李泌一生,正切合了他七岁时所咏的“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的要旨。这真是道家思想的真义所在。李泌一生行义用智,游刃有余,逞才于危世,静意于山川,实在令人钦服不已。
附:
李泌幼年有《长歌行》云: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此诗狂放桀骜,大有太白之风。但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见了,告诫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了,流泪相谢,就此不再出此狂言。本书也因《咏方圆动静》更能体现李泌一生的作为,而未选此诗详解。
文章标题: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出处赏析-李泌《咏方圆动静》亦隐亦仕的高人李泌
链接地址:/jianjie/3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