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渭川田家原文】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人名片】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诗人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父辈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旋任大乐丞,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安史乱之前,王维累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诗画俱佳,也通音律。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各类主题皆有佳作,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下开一代风气,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外,他本人笃信佛教,诗中也多有反映,后人称其为“诗佛”。

《渭川田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王维·渭川田家注释】

渭川:即渭河。

斜阳:别本作“斜光”。

墟落:即村落。

穷巷:别本作“深巷”,穷在这里也是深的意思。

雉雊(gòu):雉鸡鸣叫,语出《礼记·月令》,有“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句,郑玄注:“雊,雉鸣也。”

荷:肩负,去声,今可读为第四声。

式微:指《诗·邶风》有《式微》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即临近黄昏意。

【王维·渭川田家译文1】

斜阳映照着村庄,牛羊归入深邃的街巷。村中老人想念着牧童,于是倚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野鸡鸣叫,麦苗茁壮成长,蚕正作茧,桑叶已很稀疏。农夫扛着扁担回来,相互亲切地交谈着。我因此而羡慕农家闲逸的生活啊,怅然吟咏着《式微》之诗。

【王维·渭川田家译文2】

金色夕阳映照着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童,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野鸡啼叫麦苗已吐穗,蚕休眠桑叶已稀疏。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亲切絮语依依。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怅惘中把那《式微》吟唱。

【王维·渭川田家译文3】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渭川田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1】

此诗笔触简洁,写农家田园之乐纯用白描手法。乡间黄昏时分,先写斜阳落,再说牛羊归,老人等待牧童归来,农夫已经收工回家,间杂以麦苗生长、蚕已化蛹结茧,可知时令乃是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是闲适、平和的,这从牛羊自归(牧童还未回来),农夫“相见语依依”便可看出。然而诗人写景,并非纯粹歌咏农家之乐,而是寄托自己的烦闷心情,暗起隐居之思,诗眼便在结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邶风·式微》咏道:“式微式微,胡不归。”天近黄昏,为什么不回来呢?诗人怅然而吟,其意是说自己已近暮年,为什么还贪恋着俗世的繁华,不肯回归自然,归乡而隐呢?

当然,农人辛勤劳作,生活未必有诗人所描写的那般愉快、闲适,所以诗中所写的只是农村的表象而已,内中究竟如何,并非诗人所愿见、愿闻、愿知,其悠闲的氛围,纯是诗人想象,为的正是引出结句。在王维看来,农家之乐,更准确点说是隐士之乐,要超过仕宦无数倍,所以衷心艳羡。就此而产生了这首清雅的诗篇,同时也类似一幅淡墨山水画。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2】

诗人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他动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诗人借吟咏“式微,式微,胡不归?”抒发了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3】

该诗描写了一幅自然如画的田园风景,表达诗人对隐居田园的向往。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诗人在开篇写夕阳斜照下村落的景象,点明了本诗的地点和时间,在暮色中村落都被染上了昏黄色,烘托了恬静苍茫的气氛。第一句是整首诗的背景,之后描绘的一切人和物都是这样背景中的人和物。暮色降临,牛羊远山回来,又渐渐地没入深巷。《诗经》中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此时此刻诗人看到的景象不就是这样的吗?诗人看着牛羊入神。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时诗人又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倚靠在柴门外,等待着牧童放牧归来,诗人用朴素的笔触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而温馨的画面,读来不觉阵阵暖意袭上心头。这种朴素感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诗人,诗人好像也感觉到了等待牧童归来的情趣,心情改变也使他感觉乡野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在麦地里,野鸡在吐穗的麦苗间欢快地鸣叫,声音那么悦耳动听;桑林里的桑叶已经稀疏了,蚕儿要开始吐丝作茧,建造自己安眠的小窝了。“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田野中,农夫们都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路上碰面,相互亲切地说着话,谈得欢畅,都快要忘记回家了。

诗人看到了这美妙的暮色村景,心情舒畅而惬意,在此时,诗人联想到了自己,此时张九龄已经罢相,王维深感在朝廷没有依靠,正处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诗人看到人们都有所归依,而自己彷徨在中途,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诗人慨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虽然农人也并不一定都很安逸,但是,此时此刻在诗人眼里,比较昏暗的官场,农夫们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闲逸,所以心生羡慕。于是,诗人吟诵《式微》,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心愿。最后一句和首句“斜阳照墟落”中的意境相照映,浑然一体。同时也和“归”字应和,揭示诗人想要归隐这一主题,情景融合一体。读完全诗,我们发现,整首诗用“归”字展开全篇,深刻地衬托了诗人隐居的心愿,这个“归”用得可谓精妙。

这首五言古诗,全篇不事雕绘,用白描手法,将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4】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渭川田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清人王夫之: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唐诗评选》卷二)

文章标题:《渭川田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014.html

上一篇:《青溪》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西施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