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1)。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2)?
【注释】
(1) 掩:关闭。柴扉:柴门。
(2)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淮南小山《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句。
【题解】
这是诗人送别朋友时写的一首诗。作者并没有像一般诗人那样去写离别时的场景和心情,而是独辟蹊径从侧面入手,去写落日和柴门,简短的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送别诗,没有直接写送别的情景,而着力刻画了送别之后作者的一段心理活动,通过对别后情绪的渲染,表达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显得匠心独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我在山中送走了你,一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家关上了柴门。古人白天行路,故送别基本不可能是傍晚。“罢”字之后便是长时间的逗留与不舍,一直到了“日暮”时分。“掩柴扉”的“掩”字表现出了一种低沉的气息,诗人回家关门是一种随意无力的状态。那么为什么友人走了很久诗人才到家关上柴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送别友人之后的情绪低落。尽管送走了友人,但诗人仍然沉浸在牵挂、不舍朋友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到明年春草复苏展现绿意的时候,不知道朋友能不能回来。送别友人之后,诗人已然在外面逗留了大量的时间去排解友人离去的不快与不舍,此时夕阳西下,回到家中他仍然在想着友人,想着他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之深厚。一句“归不归”,再次升华了不舍之情。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写送别时的依依不舍,而刻画送别后愁思难遣的细节活动;不写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却更进一层写希望不久之后即能重聚。而又通过对能否重聚的担心,渲染出更浓更稠的关切之情。明年这个时候,春草一定能够再绿,而远行的友人能否回归,却是一个未知数。有了这样的描写,读者自会深切体会到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到诗句的意中之意、味外之味。这正是此诗匠心别运、高人一筹的地方。
文章标题:《山中送别》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链接地址:/shangxi/1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