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朝很多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驰骋疆场,报国报民。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英雄之气和磊落风骨早已存于胸中,为国为民为众生,他们不惜肝脑涂地。他们是放得下个人得失的英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如诗中所说—— “纵死犹闻侠骨香”。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纵死犹闻侠骨香-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如今的东北辽阳一带是唐朝的东北边陲,高宗时期时常遭到契丹族的侵犯,朝廷多次派兵戍守。骆宾王的好友郑少府即将远赴辽阳边塞,骆宾王前来为他送行,并写了这首送友赴边的名篇。

这首诗开篇即言 “边烽警榆塞”,边疆的烽火已经点燃,战事紧张。“榆塞”二字典出于秦朝大将蒙恬的经历。蒙恬曾率军击退匈奴人的进犯,收复失地,并 “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警”字含有警示之意,既是提醒边疆战士积极备战,也是提醒统治者要重视边事。

从长安到辽东地区,必须渡过桑干河。“侠客度桑干”,烽烟刚起,侠客已经上路,正在急渡桑干河。“边烽起”与 “侠客行”是隔着千山万水又同时进行的两幕场景,这一描述高度赞扬了侠客即主人公郑少府的爱国热情。

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少府”本是唐代官职,但诗人却用 “侠客”来称呼友人,充分显示对方侠气干云、雷厉风行的豪爽性格。

诗的中间四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郑少府高超的武功:“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他手握弯弓,银色的箭头能够射穿柳叶,策马疾驰,马鞍上的饰物被照得闪闪发光;他可以把弓拉得像十五的圆月一样,也能把剑舞得像闪烁的星辰。“柳叶”一句采用了倒装的写法,“桃花照玉鞍”一句中的 “照”字把骏马飞驰的姿态描摹得栩栩如生;“满月”两句没有直抒其意,而是故意反说,言满月临摹弓影,流星飞入剑鞘,其构思新颖,独出机杼。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结尾两句引入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并不突兀,因为易水在桑干河以南,用这个典故恰契合主题。诗人希望郑少府不要像荆轲一样无功而返,也就是说他希望友人能够在边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投笔从戎,将家国安危系于己身;听鼓角争鸣,望烽火边城。策马扬鞭,一骑绝尘,青春的渴慕与热盼都是投奔沙场,报答家国双重恩。这是王维的梦想,也是当年所有长安少年的渴望。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

王维离开家不久便成了皇帝的御林军,随后跟着骠骑将军辗转沙场,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远赴边疆既辛苦又危险呢? 但是保家卫国是每一个男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纵然战死疆场,留下的一堆白骨也同样飘着淡淡的清香。这是王维笔下抒发的壮志,也是很多当年才俊的梦想。由古至今,人们对 “保家卫国”这一理想的诉求,似乎从未改变过。

无论古今中外,投身军营都是对一个男子汉的历练与考验。而王维当时也正青春年少、热血沸腾,对杀敌报国自然也充满了向往。所以,那些在许多诗人笔下凄惨的离别、遥远的相思,他还都未曾在意。他所关注的只是尽自己的全力报效祖国。这份报国之志,也是所有有志青年的共同心声。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边塞烽火已经映耀到京城,点燃了诗人心中的满腔怒火。一个 “照”字把边疆和京城紧密相连,也渲染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事实上,边塞的烽火燃得再旺,也不可能照到京城,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关战事的紧迫。初唐时,突厥等少数民族不断侵扰边境,严重威胁着西北边陲的安全。战情点燃了诗人心中之火,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之际,即便是一介书生也愤然而起,欲投笔从戎。

“牙璋辞凤阙”,大将受命于皇帝已经率领大军出发。“铁骑绕龙城”,“铁骑”指强大精锐的征伐军队,“龙城”是匈奴的城堡,这里泛指敌人的城堡或营地,这句诗渲染了战事紧张的气氛,描绘出唐军威武雄壮、所向无敌的气势。一个 “绕”字形象地说明了唐军快速奔袭,将敌军紧紧包围起来,描绘了战争的势态。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这两句描绘了阔大而激烈的战争场面。大雪飞卷,战意弥漫,连军旗上的彩图都黯然失色;烈风乱卷,掺杂着战鼓声声,显得更加急促惨烈。诗人没有直接写战斗过程,而是以 “雪暗凋旗”和 “风杂鼓声”勾勒出疆场鏖战的场景。一方面通过渲染酷寒来描述战场的艰苦,另一方面用长风急雪象征战斗的激烈,把旌旗漫卷和急迫鼓声中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刻画出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尾联两句是诗人的呐喊:哪怕只是当个低级军官,也好过做一个弄墨书生苟且偷安。这是诗人杀敌报国雄心的真实写照。

戍边难,从军苦,生死又未卜,军人们常常承担妻离子散的危险。明月当空,令他们想起远方的家人,对家的思恋也会油然而生。可是,这些似乎都只是军旅生活的插曲,而回荡在他们心中的主旋律,永远都是 “征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甘甜的美酒,通透的夜光杯,断断续续传来的琵琶声,都汇成了独特的音乐,流淌在他们的心里。功名利禄似乎并不重要,封侯拜相也不再计较,在沙场开怀畅饮的痛快,才是人生最可珍惜的经历。

其实,谁都知道从军打仗总会有所死伤,所以不如开怀畅饮、醉卧沙场。自古征战,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去呢? 战争的背后是无数的伤亡,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志向。相反,在将生死置之度外后,他们显得更加豪迈。

纵死犹闻侠骨香。这就是唐朝的风骨,唐朝诗人的信仰。

文章标题:纵死犹闻侠骨香-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链接地址:/jianjie/18294.html

上一篇:远天垂地外-说贾岛《秋暮寄友人》

下一篇:《红楼梦》中的诗词与唐诗宋词的关系和区别

友情链接